“最好的教育,就是相互映照”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普通教师到学科实践家再到教育引领者,36年来薛法根深深扎根乡村教育,孕育出一片繁茂森林——

“最好的教育,就是相互映照”

■本报记者 王丽

5月13日下午,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4楼走廊,薛法根与记者握手相迎。镜片后的眼睛笑意盈盈,背依然微驼。

因为有点弓腰,教师们私下称呼薛法根“单峰骆驼”,他们说,“驼峰里储藏的是生命能量。薛老师储藏的,是我们眼里用之不竭的思想。”

“骆驼”,形似,更神似。从课题到课堂,薛法根以骆驼的信念和执著跋涉组块教学,从“我是教语文的”普通教师走向“我是教人学语文的”研究型教师,进而走向“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学科实践家。

“教育的所有秘密都藏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薛法根说,1997年,他接任了一个五年级班,前任语文老师很无奈:“小杨同学记性特别差,我是没办法了,就看你的了!”

没办法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薛法根从《阅读心理学》中读到心理学家米勒的记忆原理:人的短时记忆一般保持“7±2”个组块;如果扩大每个组块的容量,记忆的数量少了,效率却能提高。

薛法根如获至宝,立即在小杨身上试验,效果不错。由此,他开始遐想:组块学习内容,是不是能学得更好?1999年,他第一次运用组块原理执教《螳螂捕蝉》公开课:学词串,讲故事;读对话,演故事;议故事,写道理。简简单单,又扎扎实实。

自此,薛法根开启组块教学探索并延续至今:将组块原理变成实践课例,实现从线性教学到组块教学的课堂转型;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智慧解放理念下的语文组块教学”,实现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转身;将语用学关联理论“嫁接”到组块教学,提出“关联视域中的语文组块教学”,实现从学语文到用语文的素养转向……

2019年,《人民教育》刊发《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研究》一文,薛法根写道:“以‘内容的重整转化’撬动‘教学的深度变革’,聚焦教与学的关系和方式,重塑师生的教学生活,其核心理念是共同织造完整的语文生活。”写这篇文章,他用了20多个小时;研究这个课题,用了20多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结构化课程、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学习等概念。很多人说,这些都能在组块教学中找到实践身影。薛法根说,科研课题就是要有前瞻性,就是要预见教育改革的未来。

薛法根名字里的“根”,源自家谱。观照他36年的教育人生,“根”字仿佛隐喻——在吴江区盛泽镇这个乡村教育园地,他从没挪过一次窝。

1988年,薛法根从无锡师范大专班毕业,本可以到区域的好学校工作。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此留在小小的乡村弄堂小学。

1998年评为特级教师后,苏州、南京、广州、北京等地的名校向薛法根抛出橄榄枝,薛法根依然心如止水:“我想成为一棵树,而不是一只鸟,飞来飞去。”

一个农村的乡镇,确实小了点;教育的天地,却广阔无垠。对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持续钻研,使得薛法根的“根须”稳稳地扎到教育泥土里。而作为乡村办学者,他坚守“儿童立场”和“乡土资源”,努力办心目中的好教育。在他看来,好教育需要游戏精神——校园的景观“好看、好玩”,要“保留童年的梦想”,要留给学生适度的空间。

2005年,盛泽实验小学舜湖校区落成,薛法根规划了一个8000平方米的超大广场,他说:“广场是给学生玩的,建了景观,孩子玩就不方便了。”记者看到,学生们在广场升旗台的话筒前排队,“想唱就唱”;自发举办“兑换奖励”集市,处处都有矫健身影和银铃笑声。

2019年,一位记者问薛法根:“做校长这么多年,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薛法根说:“首先是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这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

出乎一般人意料的回答,却是薛法根躬耕乡村教育实实在在的作为。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迭代丝绸文化,到近年来率先关注科学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再到眼下与苏州大学、省苏州中学联办贯通学制和课程的开甲书院,薛法根一直敏锐地走在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整合创新和育人方式变革的前沿。

2017年,盛泽镇红梨湖畔新建了一所学校,薛法根带着设想拜访“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先生。一口盛泽土话的老先生同意以自己名字命名学校,更关心“谁任校长”。一旁的薛法根答道:“我。”那一年,他49岁。

他带着一群人创建农耕文化阡陌园、丝绸文化丝绫园、诗词文化泽润园,陆续开发150门科学微课程。今年是办学第7年,程开甲小学已成为当地群众向往的湖景学校,成为处处可玩、时时可学的“小小科学家课程基地”。

薛法根的“徒弟”、吴江区教研室副主任徐国荣说,有一年他与薛法根去杭州学习,前后5天,“师父”一天也没有出去。带了两本书,一定要分一本给他看。他说:“‘师父’就像一棵榕树,越长,根须越长;根须越长,吸纳的东西就越多。”

薛法根认为,教育是一群人才能做成的事业,抱团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选择。“组块教学最初是我一个人的执著,留下的是几个不深不浅的脚印;而一群人、一个团队的执著,留下的就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教改之路。”从2004年起,薛法根在广西桂林市象山区建立组块教学联盟,如今联盟学校达200多所,建有江阴、重庆、大庆等8个研究工作站。

组块教学研究“成林”,教师专业发展同样如此。

2002年新一轮课改启动,盛泽实小教师周菊芳受安排兼教综合实践活动。“对这门新课程,我完全不了解。”周菊芳记得当年的困惑,更记得薛法根给的方向指引:“一位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周菊芳从“一棵树”开掘,长成“一门课程”,发展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日前,她成为2024年“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推荐人选。娄小明、沈玉芬、徐国荣、王晓奕、曹忠……盛泽实小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特级教师群。

接棒薛法根担任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的王晓奕告诉记者,目前集团有12所学校,占吴江区小学数四分之一,“薛校长一直努力把集团旗下的校区独立成学校,因为在他看来,学校只有独立才有可能共生。”

一群人,一所所学校,积淀了盛泽乡土的底色。有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有孩子们的笑声、歌声、书声与掌声,就有了现代乡镇的意义坐标。薛法根说,“一位校长要像一个灯源,照亮周围的人。最好的教育就是这样,相互映照。”

人物简介:

薛法根,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原创性提出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探索“板块式课程、联结性学习、统整型实践”三大实践路径,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等10余本教学专著,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致力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所任校长的教育集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后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