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525”育心体系 守护学生幸福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构建“525”育心体系 守护学生幸福成长

编者按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提出诸多对策,其中首要任务是“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根据《计划》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期“影响力学校”专版,邀请3所共同体成员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展示学校用心、用情守护师生身心健康的独特做法,探索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践路径。

■ 徐光静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五中)是一所有着110多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是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有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地。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幸福成长作为办学的价值追求,以“至乐成学,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民族根、创新力和幸福感的优秀青年”为培养目标,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完善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构建“525”育心体系,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建立五个机制,

完善学校心育支持系统

五中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问题排查、危机化解及资源保障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心育基础。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架构和领导机制。学校成立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市教科所心理学专家组建的心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学校心育工作。完善由校长、书记直接负责,分管领导、心育教师具体负责,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协同配合的全员参与、责任明晰的心育组织网络。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机制。学校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活动、线上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开设特色心育课程,提升心育工作水平。我们倡导“人人是心育师”,面向全体教师开设“教师长善心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课程”,面向全体家长开设“大国母亲课程”。

建立心理健康常态化筛查、检测和化解机制。学校明确“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个问题,解决每一种困境”的心育工作要求,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我们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通过问卷、量表、自评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测评,结合同伴、教师、家长的每日观察反馈,准确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对异常情况,由心育名师杨静平和心育专职骨干教师成立的“静平心育团队”及时介入,精准研判,有效干预,化解问题。

建立“1+N”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学校成立“1+N”应急事件处理专班,其中,“1”是第一响应人,即学生的求助对象或重要他人,“N”是学校组建的心育工作小组,包括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心理医生等。这一模式确保第一响应人陪伴学生度过危机,其他人则从旁协助,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援助。

建立心育资源保障机制。学校把心育工作纳入整体计划,从场地、设备、经费、人员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我们建成省级心育课程基地,投入800多万元建设心育教室、访谈室等功能室并升级心育专业设施设备,增加心理学专业教师,引进智慧心育“外脑”,邀请高校、医院心理专家加盟,注重朋辈资源的作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针对特需家庭,学校创设“21天双陪伴”活动,通过线下访谈、在线文字陪伴、每周语音沟通、临别寄语赠送、定期在线回访等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两大场域,

筑牢学校心育工作根基

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校园是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生命场。为纾解压力、亲近自然、愉悦身心、丰盈生命,五中按照“空间—活动—心悦”三位一体的理念规划建设校园环境。基于主城区老学校的现实办学条件,我们注重兼容复合的功能设计,优化整合馆室、道路、广场、墙壁、花木、天空等物型环境元素,打通校园物理空间,建设从班级“部落”到校园公共区域开放融合的人文校园环境,打造泛在化学习交流活动空间,使校园环境与心育无痕融合。学校利用走廊、过道、树旁等空间设置供师生交流、休憩、阅读的温馨场所。为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学校建设“福流”体验广场、“素养”展示长廊、“道法自然”生态动物园、“乡愁”朗读亭等。此外,学校实验、运动、艺术等器材常态化放置于休闲、开放场所,让学生触手可及,形成丰富多样、晓畅通达的心育空间。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使五中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成为让每个生命焕发光彩的舞台。

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的殿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遵循“至乐成学,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借鉴积极心理学“福流”理论,以尊重、激励和成就学生为原则,创建富有五中特色的“福流”课堂范式,发挥课堂心育功能。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氛围温馨和谐。五中的课堂充满掌声、笑声和讨论声,学生获得尊重与欣赏,体验快乐与自信,师生共享专注、思考与理解的“福流”体验,心里充满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联结“五育”课程,

强化学校心育课程实践

五中将心育融入“五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心育在“五育”课程中的“增值”路径,让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融合起来,做到心育与“五育”相统一,协同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德”育心。德育是心育的价值导向,心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常态化开展德育铸心实践,并通过校本德育特色活动实施心育。我们利用校友余光中的作品《乡愁》构建“乡愁文化”,利用校友吴祖强的作品《红色娘子军》构建“红色文化”,利用校友乔登江“两弹一星”的研发事迹构建“科技文化”,厚积家国情怀,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家。学校开展校友讲红色校史、雨花英烈赵良璋话剧展演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正能量充盈内心。

以“智”慧心。智育是心育的主要内容,心育与智育相互促进。我们力求心育与智育相结合、互渗透、双驱动,依托学科课堂教学,人人参与,充分发挥“福流”课堂育心功能,及时反馈奖励,使学生获得荣誉感、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和自控力。学校利用“福流学术大讲堂”“慧心科技节”“学科素养赛”等活动,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良好心理品质。

以“体”强心。体育是心育的体质基础,体育能提升学生抗逆力,锻炼意志品质。学校充分利用“两操一课”、校园“福流”体育节、“福流”定向远足等,让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缓解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在体育运动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强化意志品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以“美”润心。美育具有潜在的积极心理学价值,是心育的重要载体,二者都追求健全人格、完整人性,本质相通和契合。学校规范开设艺术课程,利用广播、彩屏、教学一体机、“福流”广场、艺术墙等,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每日一画、每周一歌、每月一剧、每季一影、每年一展”“艺术五个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欣赏、发现、理解、创造美的能力。

以“劳”健心。劳动教育是心育的重要途径,为心育提供必要支撑。劳育和心育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学校因地制宜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参与校园保洁、物品组装、图书搬运、桌椅维修等劳动,体验劳动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积极心理品质。我们还创新性开设“幸福食育”课程,在学校、家庭、社会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525”育心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通校内外空间,优化心育资源配置,增强心育的“系统教育力”,是立体化、科学化、序列化、精准化的全员关爱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心育工作体系,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持续守护青少年幸福成长。

(作者系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