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教“普”爱 合力润心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积极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浦”教“普”爱 合力润心

■本报记者 李大林 邢田恬 见习记者 方欣

“微笑定格”“解忧杂货铺”“祝福中考”……5月24日,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举行心理游园会,校园操场成了初一学生“拥抱快乐,感知幸福”的欢乐海洋。参加过“心知快答”“注意力挑战”“珠行万里”等挑战后,学生们纷纷走进“心理体验区”留下美好瞬间,并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长送上祝福。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着力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南京市浦口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吴峰说,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区已构建起以“爱满天下”的大情怀育人体系为主线,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抓好“主阵地”,筑牢护“心”墙

“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情况、学业水平和行为习惯,通过细致入微地排查筛选,加强分析和研判,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处置措施。”近日,在南京市浦口区高里小学心理健康和校园欺凌专题研判会上,该校校长吴涛与教师们一起分析心理健康问题排查情况,针对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提出工作方案和落实举措。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为推动各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浦口区着力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工作架构。2021年3月,浦口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浦口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4S”服务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公安、妇联及各街道等23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并以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青少年心理健康全链条建设“八项重点行动”实施方案》,为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

“通过出台系列文件和分层分类培训等方式,我们科学引领学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将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口前移,力争抢占先机、提前干预,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坚实防线。”浦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史莉玲说。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危机发生时要做好干预处置,更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在这方面,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跟踪机制。通过构建心理普测初筛、自评量表精筛和心理教师面筛三级筛查,该校筛选出需重点关注的学生,分批次进行“一生一册”重点追踪和心理治疗跟踪回访。针对症状较轻的学生,以保证睡眠、增强运动、丰富营养的康复措施,增加支持生理健康的行为塑造。“前段时间,我们为一位学生制订了‘吃、动、睡’治疗方案,最近再与他沟通时,明显感到反应速度快了,人看起来也放松很多。”该校心理健康教师林玲说。

在教师兼顾不到的角落,如何及时发现、妥善应对学生的心理异常情况?浦口三中创新思路,通过筛选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2名心理委员。每月第一周,心理教师会召集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心理委员承担着观察同学情绪异常、身心变化等职责。“一天晚上,有个学生在网上发布消极留言,其所在班的心理委员察觉到异常并及时告知班主任,学校随即采取应急方案,化解了学生的异常情况。”该校心理教师张涵静说。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能停留在预防和处置上,还要善于将校园生活与社会课堂有机衔接,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史莉玲介绍说,全区通过实施“艺体生命涵养工程”等,坚持五育并举,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文化、科技等其他行业载体作用,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研学营地“浦口行知基地”为核心的“1+4N”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开发实践教育课程,引领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校家“手牵手”,协同育新人

“只有聚焦思维、学会思考的阅读才叫会读。”近日,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组织“校家社学习共同体”家庭教育微指导活动。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夏光清担任导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五年级部分家长和学生参与活动。活动现场,夏光清精心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技法的实操训练,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夏光清是江浦实小资深教师,由他领衔的市级德育名师工作室于2022年成立,此后,他与工作室20余名成员共同走上家校互动之旅。如今,江浦实小夏光清“家庭教育义诊”已成为颇受关注的家教品牌项目。2023年10月,在浦口区教育局支持下,夏光清又牵头组建了全区第一家“校家社学习共同体”,由家长、教师、社区志愿者等组成以读书交流为核心的团队,这种接地气的活动方式不仅给家长和孩子赋能,而且进一步融洽了校家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扎实推进校家协同育人,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浦口区通过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按照“六有一统一”的标准在全区建设家长学校85个。同时,组建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团队”“讲师团队”“志愿者团队”“家长志愿者团队”;每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为全区家长学校骨干教师进行2—3次集中培训,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修班、“家庭治疗”等专题培训。

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过度期望”等突出问题,浦口区开设“浦师普爱·行知讲堂”,每年组织家庭教育宣讲280余场,吸引近10万人次家长参与,逐步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架设家校沟通“连心桥”。在此基础上,各校因地制宜开展育心系列活动,如考前心理辅导、心理绘画评比、心理游园会、心理电影赏析、教师心理团辅、家长成长沙龙等,逐步提升全区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的心理保健水平。同时,坚持走进乡村家庭“送教上门”,每年走访家长4000多人次,有效化解了部分乡村学生家长、隔代家长家庭教育意识不强、资源获取渠道匮乏等问题。

“家校协同育人真正落实落细,才能培育更多身心健康的孩子。”史莉玲告诉记者,通过区、局、校三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全区的家校协同共育工作走得越来越坚实。2019年,“浦口区新时代家校共育‘三级联动’模式的创新探索”被评为南京市首批“家长互助示范团”重点项目,该区教师发展中心参与研究的《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建设研究》《初中发展视域下家校共育的行动模式研究》等课题先后获国家和省市立项。

校社齐发力,关爱全方位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就像我手中这个结,只要不畏惧它,试着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解开!”近日,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浦口分站的志愿者尹一凡走进游府西街小学浦口分校,为该校教师送去了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心理团辅活动。

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是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帮助与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危机干预等服务的心理援助机构。2019年,“陶老师”工作站浦口分站成立。在浦口区教育局支持下,分站面向学生和家长开通热线接听、面询接待、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开展“陶老师”进校园系列活动,指导全区中小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成立4年多来,浦口分站已累计接听热线咨询1400余例,面询800余例,处理危机个案近60例;开展“陶老师”进校园流动服务活动20场,服务近2000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项系统性工程,以学校为主阵地,向内延伸是家庭,向外延伸是社会。”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心育教研员赵团山介绍说,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已全部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成功创建1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3所市级特色学校,以及16个市级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23个市级合格中心。但是专职心理教师不足,亟须引进社会资源作为补充。为此,浦口区在多部门共同参与组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联席会议的同时,还进一步整合高校、社区等社会资源,搭建咨询评估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帮扶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022年,浦口区教育局与南京审计大学签订协议,联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共同开展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项目。通过研发的“浦口区中小学生心理成长与精准支持系统”,连续两年对全区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评估、动态建档和回访辅导等。

此外,浦口区教育局还积极与街道、社区联动,深入社区打造心理服务平台。2023年11月,由浦口区教育局、浦口区妇联、南审润园书院等单位共建的浦口区家庭建设服务中心在江浦街道华光社区落地,中心将通过心理社工和志愿者研训、社区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提升社区家庭建设服务水平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校家社合作,切实畅通多方沟通渠道,努力实现青少年身心健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探索建立‘吹哨报到’联动机制,用心用情护航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吴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