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盐立方”课程群,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构建“盐立方”课程群,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李浩 刘园园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近年来,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盐渎实验学校)聚焦“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合度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秉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儿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期待,努力建设指向未来儿童成长的“盐立方”课程群,以立体化的课程助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

顶层设计,“合度”共融

盐渎实验学校坚信,教育如盐,“合度”为美。盐,人体之宝,不可不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合度”是生命的准则,也是教育的准则。教育如是,过度不行,不及不可。学校从盐文化中得到启示,提炼出“合度教育”的办学思想:一要契合儿童,始终坚守儿童立场;二要契合规律,始终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三要契合实际,始终坚持面向未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四要合乎尺度,综合儿童的兴趣、潜能、认知水平等状况,顺应生命成长的节律,适时适地、因人而异地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让儿童健康、自然、快乐地成长。

据此,学校设计出契合儿童成长的“盐立方”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晶盐风骨、海渎情怀的‘六德’少年”为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像盐一样量度有节,契合儿童”,课程实施过程“像盐一样滋养生命,润泽儿童”。“盐立方”课程群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三个维度、六大要素,以“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生活、会审美、会创造”的“六会”为培养目标,以整合式、主题式、活动式、走课式为课程基本实施方式,通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体规划,形成具有盐渎特色、层次分明、“合度”共融的“盐立方”课程群结构框架。

立体实施,“五育”融合

盐渎实验学校聚焦“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突破思维定式,以“能容则融”的开放姿态和不拘一格、“有需必融”的灵活方式,规范实施“盐立方”课程群。

以跨学科融合提升课程建设“高度”。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石,以学科教材为载体,充分拓展学科课程教学的时空维度,强化课堂主阵地的关键作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五育”育人点,探索“五育+”学科融合的课堂路径:拓展“德育+”空间,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实施“六德”课程,打造契合儿童的德育;创新“智育+”模式,研制“启· 悟”课堂范式,变革学习方式,探索契合儿童的智育;重塑“体育+”路径,以空竹、足球、武术等社团课程为补充,确保“每天活动一小时”,实施契合儿童的体育;打破“美育+”壁垒,开发“妙剪映红心”课程,融德育、劳育、美育于一体,创新契合儿童的美育;开辟“劳育+”阵地,创建“开心农场”,把数学、写生、作文等课堂搬到农场里,发展契合儿童的劳育。

以多元课程群拓展课程建设“宽度”。目前,学校开发了指向文化基础的“盐润课程”、指向自主发展的“盐韵课程”、指向社会参与的“盐晶课程”三类课程,形成服务·担当、乐学·探究、实验·创造、生命·体能、艺术·创意、生活·技能等六大课程群,供孩子自主选择。这些课程契合儿童身心特点,更契合未来社会需求。三类课程、六大课程群分别对应学校“明、勤、信、和、智、博”的“六德”文化,这种“同心圆”课程结构框架,形成严密的课程“肌理”,使学校课程更加多元化、层次化,更具开放性、发展性,同时有效平衡了课程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张力”,满足了“双减”背景下学生对多样化课程的需求,确保课程有质有量。

以校家社协同延伸课程建设“长度”。一是按需设计,选课走班,校家社协同进行课程建设。开学初,学校会给学生发放意见征求单,按学生需求开发课程,目前已开设空竹、剪纸、编程、丙烯画等16类40余门课程,并最大化利用学校各类场馆开展活动,形成周一至周五社团“活动天天有,场馆天天用”的喜人局面。二是内挖潜力,外引资源,校家社合作拓展师资。学校开设了“家长微课堂”,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孩子带来诸如卫生保健、交通安全、烹饪烘焙、汽车维修等一系列知识普及讲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支持,邀请了道德楷模、消防官兵、非遗大师等各类人士来校讲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三是打破空间限制,与社会合作,让课程走出校园。学校与中国海盐博物馆、新四军纪念馆、盐渎公园等20多家单位合作,带领学生“走出去”实践,先后开展了“见证重盐土水稻亩产创纪录”“田间地头忙秋收”“美术馆里学本领”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多元评价,融合共生

盐渎实验学校不断创新完善“盐立方”课程群评价体系,关注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在课程迭代升级的同时,评价内容更加多元,标准层级更加分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五好标兵”引领完善综合评价。学校每学期根据对学生的客观记录,通过学生民主评选、班委会讨论评议、各科教师综评、年级部管委会审核、学校核评等方式,评选出“五好标兵”“六德之星”“六德十佳队员”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进行“乐评素养+”情境测评,通过单项潜能与整体实力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研判相结合,进行多角度评价,以无纸笔检测改进评价方式。

“五节五周”展示凸显过程性评价。围绕“五育”融合的相关主题,学校根据课程设置举办“五节五周”活动。“五节”,即读写节、艺术节、数学节、体育节、英语节;“五周”,即安全教育周、海盐文化周、科普周、心理健康周、劳动周。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契机,将学生评价嵌入整个教育过程,构建了“人人可行、天天可为、处处进步”的激励评价体系。

大数据赋能增值评价。学校采用多种数据智能技术,追踪学生各项发展数据,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绩效与发展水平。例如利用“雷达学业评价图”,对学生个体学业水平表现、发展状态进行可视化评析;设计“课堂观察评价量表”,锁定学生素养生长点;建立“电子成长袋”数据库,系统记录和存储学生小学阶段的成长表现,按需抽取增值数据,三者合一,形成多角度全景式评价结果,营造出“比基础更比进步、比创造也比勤奋”的积极氛围。

(李浩系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盐城市名校长,盐城市领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园园系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课程建设中心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本文系“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合度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AJXYC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