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智慧农场”提升综合素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设“智慧农场”提升综合素养

■毛密娟

中国有着璀璨的农耕文化,科技的进步使传统耕种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以下简称星浦小学)创设“智慧农场”,将劳动教育与农耕文化、传统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践等相结合,开展“学—种—创—享”农耕课程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下充分认知自然,主动跨界思考,感受科技力量,激发创新思维,获得全新的成长体验,肩负起少年的责任担当,从而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育人。

鲜活的教育方式

学生开展农耕活动之前,星浦小学教师会组织一场以“种什么你决定”为主题的讨论,旨在引导学生从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学校的小农场环境等多方面考虑,确定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环节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搜集各类蔬果的资料,通过查询互联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获取农作物生长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对生长环境的具体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气候、温度、土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农场的实际规模,合理预估农作物种子的购买数量。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农耕方案,包括播种的时间、每周农耕内容、预计收获时间等。方案中设计了种植记录模块,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中不断调整农耕活动,这也是智慧农耕方案的特殊之处。在这一阶段,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选定三到四种农作物作为种植对象。

为了确保种植计划的有效实施,教师实地组织学生开展测算工作。学生根据学校小农场的实际面积,为每种农作物规划了合适的种植区域,同时,结合农作物种植的密度要求,精确计算出需要购买的幼苗或种子的数量。这一过程虽然涉及大量的计算工作,但学生们并未感到枯燥无味,反而表现出难得的细心和专注。

在校园农耕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是成为农场中主动探索、亲身实践的学习者。学生们挥洒汗水、耕耘劳作,亲眼见证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亲身体验了丰收的喜悦,这种生动而鲜活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也加更坚定了学校教师对“活”教育的不懈追求。

全程的农耕体验

星浦小学开辟了校园小农场,为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农耕活动提供了便利。每周,教师组织学生常态化前往小农场管理农作物,进行翻土、播种、浇水、拔草等农耕活动,亲历农作物从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和学生一同劳作,亲自示范如何翻土、辨认野草等,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除此以外,每天饭后散步时、放学回家前,学生也会到小农场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体验感因此更加完整,也更加强烈。

校园里的农耕活动主要在春秋两季,由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农耕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农作物获得足够的水分,学校会组织学生分组轮流为农作物浇水,确保土壤保持湿润。而到了秋季收获的时候,如果一次无法完成所有农作物的采摘工作,学校会及时增加一次采摘活动。这种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的农耕安排,不仅体现了学校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问题,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真实的教育。

自觉的创新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慧农业发展迅速。星浦小学校园里的小农场不仅是农耕体验的场所,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孵化地”。在农耕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发现不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优化学生的农耕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智慧农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智慧农业,教师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科普视频。视频中展示的垂直农场、空中草莓农场、再生稻无人农场等先进种植模式,让学生惊叹智慧农业的科技力量。他们切实感受到,与传统农耕相比,智慧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革,产生了开拓创新的强烈愿望。

尽管校园里的农耕条件有限,无法完全达到智慧农业的标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优化和创新。例如,在尝试种植反季节作物时,学生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地控制,有学生提出搭建小型蔬菜棚来保持适宜的温度或者设计一个简易的监测仪器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为了让农作物长得更好,学生会主动跨界思考,总结原有经验,查阅各种资料,请教身边专家,积极探寻耕种方法。学生在农耕课程中的每一次创新都值得称赞,尽管稚嫩,但却是学生真实的成长模样。

生动的育人实践

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星浦小学开展的农耕课程实践,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许多全新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学生们在校园农场里亲身劳作,表现出高涨的热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能,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尊重自然、感恩自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每到收获的季节,学生都会非常激动,因为每一颗果实都见证了他们的汗水和成长。为了使收获更有价值,教师建议学生将采摘的蔬果分享给身边人,包括父母、保安叔叔和保洁阿姨等,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学生在分享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向身边的人传递了爱和关怀,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持,由此认识到了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教师也在这些活动中窥探到了更广阔的育人天地,可以从更高更广的视角去诠释教育,发掘小小的校园农场里蕴藏着的丰富的育人资源。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教科室主任;本文系“‘智慧农耕’场域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AJXSZ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