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基本功”和“慢煮茶”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精气神”“基本功”和“慢煮茶”

——读《做一个成长型教师》有感

■徐鹏

《做一个成长型教师》

冯卫东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我已工作4个年头,逐渐褪去刚刚走上讲台的生涩与懵懂。近来偶然读到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这本书,才发觉自己其实也只是刚刚摸到教书的门槛。

面对当今复杂的教育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只有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认真做好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做一名成长型教师,才能在教师岗位上行稳致远。

葆有青年的“精气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好下一代的灵魂,教师就要从自我灵魂的优化出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振精气神。虽然入行4年,却也自觉自己已走过职业生涯的新鲜期。刚刚站上讲台时踌躇满志,誓要有一番作为,如今我满腔的热情仍在,却不免产生一些职业倦怠感。作者在书中提到教师应具备三种观念,为我转变心态指明了方向。

第一观是功利观。教师应具备适度的功利心,功利心可以增强人的竞争意识,提供前进动力。教师要修成“大功利心”,既要为国建功、为民生利,也需功在学生、利在自身。但功利心不可过强,不必对蝇头小利趋之若鹜,也不能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

第二观是舍得观。教师不能“躺平”或“摆烂”,应树立正确的舍得观,以舍求得,得而能舍。李吉林老师舍去了许多升学、考察、讲学、进修的机会,一心只盯住一个问题研究,终成一代名家。对青年教师而言,要把一些消极或无关紧要的念想舍掉,轻装前行,方能走得更远。

第三观是惬意观。教师不是苦行僧,要适度追求和享受教育人生的惬意,这种惬意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游刃有余的基础上,这也要求我们努力提升自我。不仅自身惬意,也能够将这种轻松传递给学生。

练好教师的“基本功”

没有基本功,就没有教育活动的一切。练好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是年轻教师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初登讲台,无知无畏,我很快就遭遇了底子薄带来的尴尬。知耻而后勇,此后我不断修炼自身教学能力,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认真钻研课标、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并积极参与教科研,慢慢能够站稳讲台,也开始取得了一点成绩。这让我尝到了甜头,也激发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作者认为,成长型教师有一个重要标志——不时产生本领恐慌。美国有学者把人的学习区域分为由里到外的三个圈,分别是学习区、恐慌区和舒适区。我常居学习区,亦偶涉恐慌区(自己力所难逮或难以胜任的区域)。恐慌之后是舒适,也唯有恐慌才能滋生更大也更深的舒适感。这时的舒适感其实源自较为充盈的底气、较为丰富的底蕴、较为美丽的底色。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基本功是可变的、发展的主观能动,是用进废退、需要不断赋能的发动机,需要不断保养更新,才能在教育道路上跑得更快更久。终身成长的教师理应不断修为,积淀和拥有充足的底气、底蕴和底色。

心怀成长的“慢煮茶”

我也曾因教学成绩不佳、自我提升不明显而焦虑,这种焦虑一方面源于学校、学生、家长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也源于对自己的内在要求。其实适度的焦虑对教师发展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但同时,教师也应意识到,成长是一门慢的艺术。

我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育更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对待学生是这样,看待自身发展也是这样。每一节优课都要经过多次磨课,每一篇论文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每一个名师都曾经历数十年缓慢成长的时光。正如汤卫红老师所说,想要真正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是急不得的,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历练,较多尝试支撑,较多错误反哺,这必然是在“慢”中渐渐提升的过程。

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经历一个“被遮蔽”而难以明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往往要进行一些茫然无绪的尝试和探索,看似无效,实则是在为后续的成功积累经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偶入桃花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