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托起“心中的太阳”
■钱伟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以下简称黎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于千年古镇吴江黎里。这里文风昌盛,底蕴深厚。1903年,出生于禊湖畔书香门第的倪寿芝姐弟顺应时势,创办“求我蒙塾”(黎里小学前身),120年间,学校几经搬迁,数易其名。黎里古镇教育先驱曾经倡导16字育人方针:“有美必臻,无体不备,方圆珪璧,动合自然。”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指向“德智体美劳”,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因为校史上曾名“求我蒙塾”和“养正学堂”,故本世纪初黎里小学将“求我、养正”确定为校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要忘记文化,不要忘记历史,因为这些东西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当下,我们梳理黎里小学校史文化,赓续文脉,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时代机遇守正创新,不断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策略。
理念:实施“阳光教育”
将校训“求我、养正”落到实处,需要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要求和目标,开展校训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将“求我、养正”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我”是怎样的我?“正”又体现在哪里?在办学思考和实践中,我们想到了“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是仁爱教育。我们以爱育爱,以情唤情,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懂得用阳光般的爱去温暖孩子,懂得换位思考,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关心、关爱和关怀,让孩子们在善待与被善待、爱与被爱中学会合群与合作。
“阳光教育”是智慧教育。“阳光教育”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呵护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阳光有七色,我们提倡对学生多理解、多赏识、多鼓励,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阳光教育”是健康教育。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和个性,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态。“阳光教育”致力于构建大气、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息,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阳光教育”是上进教育。学校保证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进取意识、坚韧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仁爱、智慧、健康、上进”这4种品质分别指向道德与行为、思维与文化、身体与心理、态度与意志,这是黎里小学积极创树的学校精神,既是追求的“育人目标”,也是儿童生命成长所应有的“过程价值”,同时也是对校训“求我、养正”内涵的直接回答。
内化:寻找“心中的太阳”
“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将学校创树的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观,学校文化才会发挥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托起师生“心中的太阳”。
一方面,“心中的太阳”可以解释为儿童身边或者古今中外优秀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的品格与能力,是客体存在,这个层次是经验的、教育学的,是认识和发展自己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我们通过对优秀客体的阅读、聆听、传唱、模仿、体验和感悟等,引导学生修炼、提升、发展自己。
另一方面,“心中的太阳”可以理解为儿童心中最好的自己。苏格拉底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唤醒人性的自觉。尼采说:“我们应该渴望超越自己,全力寻求一个尚在某处隐藏着的更高的自我。”这个“更高的自我”,便是“最好的自己”,是主体存在。这个层次,是精神的、哲学的。
我们认为,寻找“心中的太阳”,正是“现实自我”与“精神自我”不断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感恩自然与他人,沐浴阳光,汲取能量,成就自我;另一方面要提升品格与能力,辐射热量,散发光亮,成就他人。这是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主客互促、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师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特色:“很黎里”“很儿童”“很阳光”
“阳光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弥漫的整体状态,不是一点一点简单相加。越往前走,我们越感到学校教育的特色,应落实到立德树人和学生素养的培育上来。对生命品质的追求,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内在核心。品质提升了,特色办学才有意义;精神站立了,校园文化才会有力量。
伴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进程和学校的原地重建,我们更新了办学目标:努力将黎里小学打造成一所适合师生发展的“很黎里”“很儿童”“很阳光”的美丽乡镇小学。三个“很”,分别指向“有文化根源的生态区”“有生命活力的创生园”和“有精神引领的教育场”。
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利用地域文化,搜集和发掘本校的校史文化资源,从中觅得学校文化生发点,体现“很黎里”;二是坚持“儿童立场”,从儿童成长的角度出发,系统科学地对本校教育元素、文化符号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个性化、校本化的学校文化生长点,生动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很儿童”;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创树“仁爱、智慧、健康、上进”的学校精神,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很阳光”。
我们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校史资源,发扬学校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秉持“主旨导向、文化浸润、模范引领、实践体悟”思路,引导师生赓续百年文化,争做“红色传人”。学校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行动研究”,从高位系统策划到具体实践体验,把难以触摸的核心素养变成可以培养的具体习惯,让德育活动落实到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日教育活动中,以此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的养成。
我们推进沉浸式教学,开展“教学年”活动,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融合丰富地域文化,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促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突破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利用原地重建契机,努力将景观艺术与学校特色文化有机结合,使教育环境更具亲和力和生命力。我们将校园中轴线命名为“求我大道”,纵向布局3个花坛,建设以“问心”“端本”“凝华”为主题的景观,呈现“求我”的基本路径,引导师生从“心”开始,加强修炼,提升品质。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生成新的办学理念并将其渗透到每一天教育活动、每一位成员发展方式中,从而切实提高教育品质;与此同时,逐步生成学校文化的新气象,生成主体发展的新品质,生成学校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江区名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