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全社会教育优势资源,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

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本报见习记者 王子欣

“通过不断地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个化石的原身是剑龙,彻底颠覆了一开始的猜想。”南京市银城小学的学生们在《消失的恐龙》实验课上,动手拼接恐龙化石模型的不同部位,进而在实践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在根据化石复原恐龙模型的历程中,他们会经历推翻设想再重建知识的过程,这和真实的科学研究是相似的。”该校科学教师陈馨说,“让创造力在课堂真实发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科学。”

近日,江苏省科协、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命名“十四五”第二批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的通知》,其中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有30所。以科学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为抓手,我省各地各校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构建高质量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全社会科学教育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创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优化顶层设计,

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

如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如何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自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我省各地各校着力优化顶层设计,构建高质量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

2024年1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常州市天宁区作为入选区域,承接召开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十四协同组首次活动。作为科教之城,常州市以“在传承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为科学育人特色,以“我有一个院士梦”为价值引领,引导青少年将科学兴趣转变为科学志趣,和其他实验区域一起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教育典型经验和创新成果。

昏暗的灯光下,学生们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晨昏分界线的明暗变化。这是全省小学科学学科深化思维型教学研讨活动中的一堂观摩课,由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许晓春为大家讲解昼夜交替的奥秘,全面展现了科学学科教改实践理念更新、路径探新、成果结新的生动景象与阶段进展。“科学教育要‘思行合一’,多维度科学素养发展需要依托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来推动。”作为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许晓春深知课堂实验对科学认知塑造的重要性。

“2022年国家新课标发布以后,南京各区各校都在积极将国家育人蓝图落地转化为科学教改的‘施工图’。”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科学教研员杨健说。2024年年初,玄武区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在此背景下,该区以学校为主体,建立“政府重视、行政主抓、双翼支持、督导跟进”五位一体管理范式,突破传统科学教育的路径依赖。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林虹介绍说:“我们还出台了《玄武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实施方案》,将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要点,以及‘玄武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激励中小学培养学生科学创造的热情和潜力。”

丰富课程内容,

培养“小小科学家”

作为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立体规划“全场域、互动型、浸润式”的物态课程,构建了叠水瀑布、农耕园、温室暖棚等景点有序组合的校园微型生态系统,让孩子能在校内有探索实践的空间。该校还着手编订《一百个学科进阶小实验》《一百个家庭进阶小实验》等综合校本课程。“我们将科学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传承‘爱国、创新、拼搏、奉献’的开甲精神,培育像程开甲一样具有家国情怀和报国本领的时代新人。”该校校长薛法根说。

“用‘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好奇’,是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突破口。”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缪永留说。爱科学书架、科创中心、金点子校园电视展播……维扬实验小学自主开发了适合小学生操作的科学工具教材,构建与时俱进的科学课程体系,铺开一张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网,比如开发激光切割达人等课程,开展智能灌溉、太阳能自动控温等科学项目,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以赛促练”也成为激发学生科创兴趣的重要途径。在2024年连云港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科创实践类”大赛中,共设创意智造、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18项比赛,涵盖从小学到高中的600名学生。参加比赛的李佳谦告诉记者,他们赛前做了许多编程训练,能熟练掌握编写代码的技能,参加比赛加深了大家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孕育科技拔尖人才,为未来科学家队伍做准备,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泰州实验学校实施分层培养的策略,按照基础普适型社团、兴趣潜能型社团、志趣特长型社团三个层次开展活动,其中志趣特长型社团精选科技特长突出的部分学生,参加VEX机器人、判析社等社团。“我校‘小海豚战队’曾作为代表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IQ小学组比赛,这是全世界最权威的机器人赛事之一,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泰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小海豚战队”教练员赵俊说。

整合社会资源,

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

“双减”背景下,为让孩子有更多自由时间在科学兴趣培养上做“加法”,全省各地整合校家社等社会资源,动员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加速形成多方协同的“大科学教育格局”。

今年暑假,入选“中学生英才计划”的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全津叶和钟灿宇将到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夏令营。钟灿宇说:“我感兴趣的课题是药物对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影响,学校提供的高校资源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加明确了我未来选择生物专业的决心。”扬州中学科学教师谢晓石告诉记者:“我们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壁垒,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合作与衔接,协同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同时,该校还利用丰厚的校友资源,联合扬州市科协开展“百名院士校园行活动”,为高中学生带来科学知识盛宴。

为更好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除了灵活利用高校资源,各地各校还积极拓展与企业、社区的合作渠道,贯通周边自然、社会、场馆等学习场域,加强多场景载体建设,进一步突出全社会参与的育人导向。徐州市鼓楼生态园小学与当地云龙湖管理服务中心签约,共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景区里寻访、观测、探究。其中蝴蝶观测课程是该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大家一起寻找蝴蝶、辨识蝴蝶、研究蝴蝶,监测蝴蝶与环境变化,足迹遍布云龙湖、九里山、云龙山、沙虎山等地,用自己的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南通市精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服务 “白名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课后服务时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小学的冯如无人机馆总是人满为患。五年级学生冯歆瑞是无人机“小专家”,她凭借“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旋翼赛迷宫挑战赛”项目获得南通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我们不断优化科学教育资源链,充分保障学生参与科技类社团的热情。”该校科学教师徐海娟介绍说,学校建立丰富的智能化学习四大类场域,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科技创客空间,为课后服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