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慢、思、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课堂需要慢、思、行

■ 华云锋 陈锋

教学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快”不应成为课堂的主节奏,适度的“慢”,既能体现基于学情的课堂关怀,又能实现体验式学习、思考式学习。课堂需要慢、思、行。

慢,是调控教学节奏的“法宝”

因为慢,才会有经历和体验;因为慢,才能有专注和深刻;因为慢,才能研机析理、学深悟透。在探究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深刻的认知能力。

因为每名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存在显著差别,快者“一挥而就”,慢者犹豫不决。教师应该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眼、耳、手、脑等器官吸收了新的知识,之后便会进入知识的“消化系统”,逐步形成与身心融合一体的知识、技能。由于每人肌体有差异,因此“消化、吸收”功能有强弱。快学,相当于暴饮暴食;慢学,犹如细嚼慢咽。快学,仿佛短跑,拼尽全力奋力一搏;慢学,好像长跑,需要合理分配体力,蓄势待发,赢在最后。

匆匆路人无法欣赏路边美景,碌碌身心无法静观浩瀚星辰。课堂的“风景”需要细细品味,如果一节课为了赶进度而缺少小结反思环节,就会失去回味的乐趣,少了领悟的提升,少了建构的升华。

课堂中没有“慢教”环节,学生就没有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适当地慢下来,才会有真正的感受、体验和领悟,师生之间才有机会进行思维碰撞。

思,是促进思维生长的“场域”

课堂中的慢就是要在课堂中适当延长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慢中体验思维的灵巧,领悟思想的精深。

卡耐基梅隆大学数学教授罗博深在课堂上并不关注那些最快答出正确答案的孩子,反而更关注那些说不出答案却一直在思考的孩子。不被家长催的孩子,显得耐心沉稳,不被教师催的学生,会有健康稳定的学习心理。

学生学习的心理中难免有负面因素,如有依赖心理、惰性心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等。教师要善于帮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推断、验证来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自己的心智日渐成熟。

学会思考就是让学生学会与自己深度对话,包含自问自答、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等思维活动。学会思考,会剖析、论证,能有效促进心智成长。

学生会思考就有了学习主动权,不会被教师在前面“牵着”走,也不会被教师在后面“赶着”走。教师可以融入学生中导学助学、领学促学,让学生成为体验者、实践者、思考者。

水静则形象明,心静则智慧生。课堂上应该时常有学生静悄悄的思考状态,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喜上眉梢。如果一节课总是热热闹闹,笑声不断,过于频繁地讨论、交流,那么自主实践、深度学习就很难实现。学会独立思考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

学会思考才会拥有无限的可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在思考中追根求源,在思考中发现真知。

行,是培育学科素养的途径

学习能启智增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善思善行,是学习的真谛。

课堂上如果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听教师讲授,那么学生就是听众角色,这不是高效学习的样态。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应是信息获取者、问题发现者、结论探索者、问题创新者。行者可达天下,勇于实践者就像手中握有一把金钥匙,能够轻松打开知识之门。

课堂中要安排尝试、探索环节,检验学生的思维力和行动力。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行中学以致用。

学习的自信来自努力后的收获和进步。务实者就是行动者,我们通常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最关键的能力。勤奋者,体现在善于阅读、善于思考、善于行动。智慧者,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有花朵的芳香。愿课堂成为学生绽放光华的精神乐园,让学生在愉悦中培育素养,在自信中进步成长。

(华云锋系盐城市长江路实验学校教师;陈锋系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 工程培养对象,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