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商共谱教育发展新篇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宁商共谱教育发展新篇

■本报记者 杨潇

2022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与陕西省商洛市开启教育人才帮扶工作。两年来南京市选派10支教育专家团队深入商洛,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来自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丁少华和陈丽是一对教师夫妻,都教数学,今年春学期开学后,夫妇俩带着刚满4岁的孩子,踏上了前往陕西商洛的火车。作为南京第二批“组团式”援陕教师成员,他们与其他23名教师一起,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

刚到陕西省丹凤中学的那段日子,夫妻两人一边忙于教学,一边照顾孩子。有一次,孩子高烧不退,他们在医院折腾了大半宿,天亮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上课。丁少华夫妇的经历,让丹凤中学校长、同为帮扶团队成员的杜家伟感动不已,“带着任务来,就要完成好任务再走,这是我们南京帮扶团队的共识。”

2022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集中力量帮助西部10个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个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在此背景下,南京先后选派10支教育专家团队赴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5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短短两年,当地高中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成绩明显提升;两所职业中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中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日前,记者赴陕西商洛进行深入采访,探寻“组团式”帮扶成功的“秘诀”所在。

组团作战,精准服务学校所需

在陕西省山阳中学,令当地师生感受最深的是,自从南京“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来了以后,学校使用了8年的老操场加速“升级改造”,不仅草坪修缮了,还有了崭新的塑胶跑道;高一高二分散的20分钟课间活动变成了35分钟的“阳光大课间”,不仅让学生们有了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还提高了上午第三、四节课的课堂效率……“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的精气神更足了。”该校帮扶校长薛迎军说。

“‘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最大优势就是‘组团作战’,改变了原先零散选派帮扶教师的‘点对点’模式。”南京市教育局挂职干部、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组成员臧扬介绍说,南京先后选派了10所学校的35名教师深入商洛5县,其中校长10名、中层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25名。宁商两地教育部门还搭建了“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遴选协商机制,结合商洛当地需求,有针对性地从南京“精准”选派帮扶人才。

“比如,针对当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发展的不同需求,我们选派的教师有所侧重。针对职业高中,选派拥有丰富职业技能竞赛经验的教师,以赛促教,提升当地职业高中发展水平。”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帮扶校长赵业泉说,“所有帮扶校长任期为3年,中层管理干部及教师为1年半,这能让帮扶团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发现、研究、解决问题。”

来自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周小磊是技能大赛的“行家里手”,他是学校创校以来,唯一连续获得9枚省赛教师个人赛项金牌的专业教师。今年春节刚过,陕西省新一届技能大赛“箭在弦上”,周小磊以柞水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处主任和学生比赛指导教师的身份,扛起了动员组织本届技能大赛的重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周小磊的协调推动下,柞水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省赛团队2024年获得“大丰收”。“我们不仅获得23枚奖牌,还一举夺得2024年陕西省技能大赛‘茶艺’赛项一等奖,成功实现省级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该校帮扶校长钱自豪介绍说。

扎根一线,“量身定制”培养人才

“那天在操场遇见校长,他竟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我学习很普通,他咋能认出我?”在商南县高级中学,学生们口耳相传,这位南京来的校长有点“不一样”:办公室不拉窗帘、从不锁门;经常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态度平易近人……学生们口中的校长名叫江文宏,来自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今年已经60岁,是帮扶校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校园里,笑意盈盈的江文宏和孩子们走得很近,能叫上名字的学生就有100多人。

以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以一所好学校引领带动整个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南京“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成员的共识。

镇安中学坐落于秦岭山区深处,是镇安县域内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全校101个班级,5000多名学生,其中脱贫户学生有1600余名。这两年,学校的师生常常见到校长蔡欣步履匆匆前往教室听课的身影。“只要有空,蔡校长一定会出现在课堂上。”该校数学教师孙艳艳说。

“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目标之一在于精准化地解决问题。在蔡欣看来,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实情,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特点,做校长,必须扎根一线教学、深耕细作。通过大量听课,他发现该校课堂上存在着师生、生生互动缺乏,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蔡欣借鉴南京市第一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出“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教育主张和“三生”课堂价值追求——生态课堂、生长课堂、生命课堂,引领推动学校课堂改革。

“‘三生课堂’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孙艳艳说,现在同学们的“口头禅”变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更优解”……他们勇于质疑、大胆发言,这是原先很少见到的现象。

如何培养人、留住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职教帮扶目标?2022年7月,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帮扶团队一行3人来到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在陈福东校长带领下,团队抢在秋学期开学前积极行动起来,逐个拜访当地留守村户,了解家长和适龄学生的求学意向及去向。

陈福东团队发现,当地很多农户利用秦岭的自然条件栽种茶树,但技术水平有限,制出的茶叶品相不高,售价低廉。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了——在学校开设茶叶专业,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当年8月底的招生简章中,山阳职中首次增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他们还借助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资源,将该校相关成果“搬”到大山深处,建成了秦岭茶叶康养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内设教学区、研学区、制茶区、茶艺区、电商销售区等,实现了区域产学研一体化。2023年9月,山阳职中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顺利招收23名学生。

在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帮扶校长杭金章同样把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的优势专业——消防应急管理专业,“移植”到了学校。“商洛市正在打造‘康养之都’的金招牌,丹凤职中的护理、旅游、烹饪等专业,正好可以跟地方产业融合发展,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变“输血”为“造血”,

打造“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近些年,陕西省柞水中学的部分新教师对高中教学不太适应;与此同时,一些老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对教学的要求。问题如何解决?来自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的帮扶校长李献军提出了“1+1+N”人才发展模式,即借助学科交流学习活动,由1名组团式帮扶教师和1名校内骨干教师帮扶若干名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高剑是去年新入职的语文教师,对他来说,最为困难的是转变教学方式,适应高中教学新要求。“通过读书分享、学科素养提升等多主题学科交流活动,我不仅有了与外省教学名师、专家交流对话的机会,更建立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意识,专业成长的目标更清晰了。”高剑说。

“‘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目标是实现被帮扶学校的‘四个明显提升’,其中的关键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尤其是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力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变‘输血’为‘造血’。”李献军说。在帮扶团队的指导下,学校先后有20名青年教师在学校课改大赛中获奖,有15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能手大赛中获奖,其中1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

如今,宁商两地教育人才交流往来更为密切。在商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帮扶团队每年定期选送教师到南京的优秀中职校和帮扶学校跟班学习、研修培训。“我们争取3至5年内将商南职教中心教师轮训一遍,推动其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现任商南县职业教育中心主任孙祥说。

今年以来,宁商教育协作进一步“提档升级”。4月,宁商两地签署了两市教育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南京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南京名特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宁商时空课堂”“宁商协作名师工作站”“宁商协作校长发展中心”三个平台建设,将交流合作推向深入。据悉,三个平台分别以课堂教学、名师引领、校长培养为主要抓手,助力商洛市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以“宁商时空课堂”为例,该平台架起线上沟通桥梁,以南京市中华中学、陕西省镇安中学为牵头学校,通过听评课、微讲座、学术交流等同步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让一线教师成长更为迅速。

与此同时,在市级帮扶结对基础上,南京与商洛还建立了7个区(县)“一对一”重点帮扶结对,以市、区联动提升结对帮扶成效。通过宁商两地框架性的合作机制,建立系统全面的教育合作模式,凝聚南京支持商洛教育发展的各方力量,将教育人才帮扶的“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