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文城”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心中“文城”

——读《文城》有感

■ 杨红兵

《文城》

余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这是余华《文城》一书封面语。这句话如静水投石,涟漪无声扩散。《文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男主人公林祥福为了寻找妻子小美而不顾一切地南下溪镇,在那里落户,操持木工业,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而卷入军阀和匪祸之中的故事。

有人说,《文城》是一本充满了历史与时代的描绘与探索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清末民初时,各种政治势力和社会阶层的交织和冲突,以及那些在光阴流逝中展现出人性和命运的人物。余华说:“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在这个年代里,有些人为了生存而奋斗,有些人为了理想而牺牲,有些人为了欲望而堕落,有些人为了信仰而坚持。在这个年代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和冲突,以及人性的光明和黑暗。”

在小说中,余华深挖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良善,让这部稍显压抑的作品充满了向善向上的力量。在一片浓重的苍凉中,人性之善透露出能捂热人心的暖意。

小美在离开林祥福的前夜,轻声细语说着:“吃的都摆在灶台上,穿的都在衣橱里,左边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你下地时穿,右边没有补丁的衣服你进城时穿,还有一身新衣服和两双新布鞋是我这些天做出来的,也放在衣橱里。”林祥福听后说:“你也就是去一天,又不是一年半载。”小美的这些准备,隐藏的是内心沉重的痛苦以及无可摆脱的挂念和歉疚。

林祥福对女儿林百家的关爱胜过生命,“陈永良吃惊地看着这一叠数额巨大的银票,他没有想到这个背井离乡的男人竟然携带如此惊人的财富……‘女儿丢了,我还要银票干什么?’”。再比如田大对林祥福忠诚重诺,“田大说着从胸口摸出一块红布,双手哆嗦着打开后递给林祥福,他说:‘少爷,这是房契,我给您带来了。’”而身怀房契钱款的田大却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有侠义之风。

与土匪力战而亡的溪镇民团团领朱伯崇,以及此后接任的几任团总,在村庄遭劫的时候,挺身而出,绽放出生命深处的勇敢与人性的光辉。

“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在每个人生抉择的时刻里,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得以展现。作者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期待。

作家赵丽宏说,只要文字还在,只要人性还在,只要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还在,只要人类对理想和幸福的憧憬还在,那么,文学就会充满的魅力和价值。

诚哉斯言。这人世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