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五方协同”打造应用型高校就业新范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宿迁学院:“五方协同”打造应用型高校就业新范式

■本报通讯员 孙勇 记者 许妍

“老师,我收到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了。”不久前,宿迁学院2020级自动化(1)班学生汪思宇开心地通过微信给辅导员报喜。近年来,宿迁学院通过校、地、企、家、友“五方协同”打造应用型高校就业新范式,全面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搭台共建,实现高频互动

“作为宿迁市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宿迁学院始终是宿迁人民的‘掌上明珠’。”据宿迁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赵鹏程介绍,为了让更多宿迁学院毕业生留在宿迁,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该市参照“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生标准,给予其10万元购房券、4万元生活补贴和连续3年每年3600元留宿补贴等诸多福利,吸引广大学子扎根宿迁,共建“第二故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个企业也向宿迁学院的毕业生抛出橄榄枝。“刘老师,有就业需求的优秀学弟学妹,可以介绍到我们公司,这是我们的招聘简章,有五险一金,还可带薪休假……”不久前,刚给宿迁学院捐赠100万元的江苏习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校友张小龙给母校拨打电话,而类似的电话,在每年春秋两季“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开始前,宿迁学院的老师们都会接到很多。依托校友会纽带作用,挖掘校友资源,帮助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成为该校为学生铺设求职路的重要一环。

同时,该校主动搭建“校企”协同共建育人平台,目前共有6300余家用人单位登记入库,学校还召开多场“校院班”三级家长线上、线下座谈会,引导家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以政策为指引,以企业资源为纽带,通过搭台共建、高频互动的机制,宿迁学院有效解决了企业“招人难”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靶向发力,推进精准就业

小贺是2024届贵州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招聘会上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让他一度十分焦虑。辅导员唐玉杰发现后主动关心,分析小贺前期求职失败原因,同时帮助他根据招聘岗位需求修改简历,大胆尝试。经过不懈努力,不久前,小贺与心仪公司顺利签约。

近几年,宿迁学院多措并举,靶向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如聚焦就业重点地区,赴苏州、镇江等地参加校政企对接活动,组织10多场招聘会;聚焦就业重点行业,先后组织互联网与通信、建筑工程等多个行业专场招聘会82场次;聚焦重点企业,组织115场次重点企业校园宣讲会;聚焦就业困难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点对点动态掌握就业进展状态,确保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聚焦校友企业和小微企业需求,依托“周末人才超市”组织专场招聘活动57场次;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当地人才政策、企业概况和发展形势。

“周一走进宿迁市经开区食品产业园开展访企拓岗,周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研讨,周三开展名优企业进校园专场宣讲会,周四举办教师招考专家专题讲座,周五开展宿迁市情体验活动,周六开展专场招聘会和周末人才超市,这是宿迁学院在就业季的主要工作安排。”宿迁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张见介绍说,“我们针对企业、行业、地区、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差异化、多样化、精准化、优质化的就业服务。”

“锦囊工程”,功夫花在平时

一年前,宿迁学院大学生成长成才“锦囊工程”正式启动,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就业形势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等,该校编列专业职业技能认证、通用技能培养、社会实践平台、各类学科竞赛、评奖评优项目“五大清单”,师生按时序“挂图作战”,定期复盘;学校按师生实际需求系统供给,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创业就业。

“‘锦囊工程’聚焦学生个性发展,系统集成大学生成长发展的6大主题22个模块,注重因材施教、过程管控、动态调整,从高质量的思政资源供给、高质量的学生荣誉体系激励、一生一策的职业指导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成才的内生动力,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张见说。

为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该校还将课堂设在生产一线、研发一线、实习一线、服务一线,开设“一线”就业形势课。“就业形势课授课主体由以往的一个教师变成了一个团队,授课方式也由满堂灌变为师生互动、校地企互融,通过小组讨论、职能部门讲解、校友案例分享、公司负责人介绍、配组教师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理解、总结,全面助推高质量就业。”宿迁学院副校长侍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