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助力师生共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3年秋学期,南京启动“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好课堂”助力师生共成长

■本报记者 杨潇

春日的玄武湖畔,春和景明,鸟语花香。数百名教师在依山傍水的南京市中央路小学会聚一堂,共同参加“金陵好课堂”建设推进会。来自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小、中央路小学等多所学校的教师,集中展示了涵盖11门学科的14堂课,以课堂教学展示和深入研讨,共同探索课改新路,合力打造“金陵好课堂”。

2023年秋学期,南京市启动“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计划。一年来,全市各区、各校深入实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变革课堂的丰富实践样态和良好氛围。

着眼课堂,让课改落地生根

“人民币是怎么分类的,又是怎样换算的呢?”在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教务处副主任马金陵执教的“元角分”展示课上,中央路小学一年级学生以伙伴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设置的“认币我能行”“付币我挑战”“储币我来猜”三个环节,深度参与课堂。孩子们踊跃表达、自主演示小组探究成果,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展示学习“小主人”的风采。

“我们的‘金陵好课堂’要真正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从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最终展现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堂好课’。”南京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陈静介绍说,“金陵好课堂”是南京在深化小学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区域性实践探索的新主张、新方略。此次推进会上,玄武、栖霞和六合三区结成的区域共同体进行首次建设成果展示,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金陵好课堂”。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南京在全市范围内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金陵好课堂”建设典型案例100例,遴选“金陵好课堂”精品课1000节。为进一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南京还开展“金陵好课堂”优秀实践经验征集和首批实验学校申报,目前已评出优秀实践经验142项,认定首批实验学校37所。

凝练经验,赋能教学新生态

“我们聚焦‘新课程关键观念、关键实践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学科育人教学模型’。”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介绍说,2015年,玄武区便开始了“三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经过多年推进,逐步形成了全域视域下的“新三学”课改经验。“金陵好课堂”工作启动后,该区集中力量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制订本学科推进方案和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并就推进方案开展现场答辩和专家论证。谋定而后动,在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中,该区先后组织50余场“金陵好课堂”暨玄武“新三学”专题研训,聚焦学习组织变革、学习流程重建、学习评价创新等方面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全面赋能教师新学力。

“我们以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引,立足课堂教学的重点领域,作出区域教改的行动应答。”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张迎东告诉记者,依托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研究》,全区形成了专项研究驱动、学科建设带动、区校集群联动的区域教改模式。同时,教师发展中心依托专业力量,在区域课改方案整体架构、教改行动的推进落实、教改经验的总结推广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区所有小学均已形成既具有校本特质,又与市域、区域教改相呼应的课堂主张及教学范式。”

“自‘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开展以来,各区域、学校结合已有基础,进一步凝练课堂教学的特色主张,逐步呈现出‘金陵好课堂’撬动下的南京教育教学新样态。”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柴耘表示,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推进,相信各地各校都能进一步深入认识并遵循课堂教学的深层规律,让学生在“学习力”的培养中更加灵动。

城乡结对,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全市小学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南京市还研制出台《南京市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全市将组建4个城乡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不少于50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以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带动发展共同体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城乡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确保此项工作推进落到实处,活动期间,还启动了“南京市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计划”,成立了南京市城乡小学联合教研指导中心。共同体计划将由南京市教育局统筹协调,各区教育局主体管理,各结对学校共同推进,着力落实六项重点任务,即成立城乡联合教研指导中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建立教师交流机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构建共同体实施评估体系、形成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等。

“我们的共同体包括城乡区域发展共同体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每个城乡区域发展共同体由3个区域组成,每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由不同区域的2所小学结对组成。”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杨健介绍说,通过“城乡携手”,不仅能让乡村学校得到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均衡,还能促进优质学校进一步丰富教学成果与经验。

“城乡结对更重要的是城乡学校的相互交流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城区学校的优质资源带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也用自己的特色资源‘反哺’城区学校。”杨健说,“比如南师附小的‘爱的课堂’,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有着学校的独特样态,通过与乡村学校深入交融,还能进一步丰富‘爱的教育’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