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小学工程教育新样态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优良师资,宜兴市立足实际,科学绘制工程教育新蓝图——

构筑中小学工程教育新样态

■本报记者 赵建春 蔡丽洁 通讯员 凌国军

2023年4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无锡市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学的指导意见》,从全市层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提升中小学生工程素养,推进中小学工程教学。宜兴市第一时间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实施方案》,在原有工程教育的基础上,明晰目标,科学绘制工程教育新蓝图,一年时间,交出了一张构筑中小学工程教育新样态的答卷。

先行先试,构建课程体系

每周五下午,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少儿科创工程院”实践基地就分外热闹,五年级学生正使用Photoshop软件给电脑手绘的荷花上色,依托徐悲鸿故里的深厚底蕴,学校融合中国传统绘画和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水墨动漫课程”。与此同时,在学校相继投入400万元建设的另外8个教室里,学生们正兴致盎然地上着人工智能、科创、工程各类课程。“周五社团用来提升,平时课后延时服务进行普及,我们要让工程教育渗透进孩子的生活。”该校社团指导教师成焱光介绍说。

今年4月2日,宜兴市实验中学开设了融航天技术讲座与航模活动于一体的工程教育课,学生姚玉琪感叹说:“我们在物理的长廊中,走进了数学、哲学的房间,探索着,成长着。”一年前,在原有编程、创客社团的基础上,学校引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专家团队,共同开发核心课程“航天科技科学探索”。负责课程开发的教师顾雪英说:“工程教育课程开发的初衷是既要结合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兼顾竞赛,也要做好与高中阶段的衔接,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需要。”

五一前夕,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学生走进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室,一边动手操作DNA分子扩增实验,一边听研究员讲解原理。这是学校构建的“指向工程思维培养的高中理科学科实践”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实践。“我们正在有计划地开发工程教育课程,如理科学科实践、航模制作、模型与建模和人工智能等。”对于未来,生物教师谢标信心十足。

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以“有光少年科创院”为载体,研发环境治理工程教育课程;宜兴市滨湖实验学校依据学习进阶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两个层级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育;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以“食盐·环保·生命”为主题,聚焦“协作式问题解决”工程素养培养……一年来,宜兴市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课程对学生、学校的要求,构建中小学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新路径,目前已建成宜兴市优质课程45门,其中16门被评为无锡市优质课程培育项目。

稳扎稳打,推进产教融合

2023年9月6日,直升机从丁蜀通用机场出发降落在学校操场,伴随着飞机马达的轰鸣声,现场的小学生热血沸腾……随后,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利用地域资源,与无锡丁蜀航空产业园等单位深入合作,邀请资深机长走进课堂,教授飞行原理、飞机架构等工程内容。“这样的课我要上800次!”这是学生们的心声。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江苏省宜兴中学的工程教育类校本选修的课堂里,大学教授来讲课,是同学们津津乐道的事。“整合高校、地方、社区资源,引导学生探索工程与人、工程与数学和科学的关系,让工程教育在高中落地,这是我校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抓手。”宜兴中学副校长陈广胜说。

2023年10月,民盟宜兴市委与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开展工程教育调研,调研报告指出“各中小学对与高校、企业合作建设教育基地、教育联盟的意愿达到了93.04%”。据统计,一年来,各校主动作为,积极统筹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单位资源开展合作,进行工程教育寻访、探究、实践活动65次,聘请相关教授、工程师进入中小学上课26人次。

拓展工程教育的学习和探究空间,增强对区域的辐射与影响,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宜兴教育人始终在推进工程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2023年以来,宜兴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就工程教育与上海交通大学、科大讯飞、网易有道等单位签约,形成战略合作,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优质课程、教育基地和重点学校。

“只有全社会普遍认识到中小学工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工程教育才能走进每一个人的认知中,相关项目才能更好地落地。”在无锡市教育局系统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实践调研总结会上,宜兴市教育局副局长张菁作区域经验交流时这样说。

走深走实,始终立足在“人”

有课程,有基地,工程教育落实在“人”身上。

“工程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而师资配备的最重要因素是校外师资团队的稳定性和校内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宜兴市经开区实验小学校长周徐建介绍说。该校通过开展教师兴趣与特长问卷调查,选出17名爱好科创的教师参与工程教育课程研发与教学,同时邀请校外专业师资来校上课,本校教师同步听课,边学边教。“这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年轻的数学教师兼人工智能坊指导教师徐茜由衷地说。2024年,教师们参加无锡市、宜兴市组织的智慧课堂赛教活动,斩获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辅导的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科创竞赛,获奖500人次。

经开区实小的实践是宜兴市工程教育师资成长的缩影。一年来,宜兴市教育局组织工程教育相关培训13场,要求全市中小学所有书记和校长参加工程教育专题讲座,从区域层面重点提升学校领导的工程教育指导能力。结合全市工程教育推进状况,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在原来“教研组专项”“教师个人专项”“好课堂专项”“新教学专项”类别基础上,增加了“工程教育专项”类别,引导学校和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破解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目前已有18项宜兴市级立项规划课题,其中8项立项为无锡市规划课题,在全省工程教育论文或活动方案评比中,获一等奖8篇。

有工程教育的良师,才能带出小小工程师与科学家。“我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动手。”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的培源科学馆里,该校六年级学生王溥率向弟弟妹妹介绍自己制作的清凉雨帽时,骄傲地说出了心里话。一年级的陈思语同样骄傲,面对教室里的那些风向标、土火箭、水风车,这个小女孩“知道怎么玩,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在这所以近代力学奠基人、宜兴籍科学家周培源命名的乡村小学,“低年级渗透,中年级操作,高年级拓展”的工程教育实践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

推进工程教育是一项持久、全面的教育工程,开放、合作、兼顾已成为开展工程教育的关键词。“下阶段,我市还将加强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推动,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培养、教育评价、条件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统筹布局、精准实施,打造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开展的实践共同体,构建中小学工程教育新样态。”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达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