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笔记本电脑听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带着笔记本电脑听课

■ 陈国海

教师这个行业,最主要的交流切磋方式就是“听课”。听课,无疑是最好的备课过程,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反思过程,更是碰撞思维火花、凝结教学智慧的过程。有些老师听课时不够专心,仅仅用耳朵听,没有用心来“听”,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可取。听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耳朵”层面。

我们不妨带着笔记本电脑听课,一来可以实时记录听课内容,实现“一劳永逸”,节省了课后从纸质稿上翻找、整理的时间,让工作变得高效;其次可以及时做好评课的准备——既然要评课,就要对讲课的同行负责,就要对参与研讨的同行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可以为教学反思和相关文章的写作提供详细素材。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文本,例如某一道考题、某一段语料,或者课堂上师生对话中涉及的问题,可以随时在电脑上“请教”。这一点手机也可以做到,但笔记本可以同时登录多个软件,同时打开多个网页,显然更易于操作。如今,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词——“搜商”,即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也被看成当代人的一种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在听课过程中使用电脑,其实也是提升自身“搜商”的一种方式。

手机也可以作为听课时的必要补充。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寇永升老师曾来我校指导,我观察到,他听课时用手机拍摄学生学习情况、参与程度、作业练习结果等,将有用的资料及时上传到微信文件助手,继而挑选有用的补充到电脑记录中,作为课后反思的佐证材料与参考资料。这种听课的做法就值得很多老师学习。

听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备课的过程。带着笔记本电脑,意味着把自己的备课资料随时带在身边,教师在听课中可以随时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时补充、完善、更新自己的备课,让备课成为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

带着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把课堂上师生对话中碰撞的火花记录下来,把交流研讨时同行们深刻犀利的见解记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灵光一闪的珍贵思考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教研成果凝结过程中最原生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