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学前教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学前教育

——读《幼儿园班本化生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 徐文彬

《幼儿园班本化生态课程的

理论与实践》

黄静 潘禹辰 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倡以幼儿为本,班本化课程的探索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提出并阐释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幼儿园教育内容五大领域及其具体方面,为班本化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班本化生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黄静、潘禹辰撰写,共8个章节,全书以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为实践地点,基于生态的视角,对班本化生态课程在乡镇幼儿园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全面梳理,深入探讨了幼儿园班本化生态课程建构中需要重视的三大问题,而书中丰富的理论梳理和鲜活的案例分析也能够给予广大乡镇幼儿园诸多启发。

学前教育及其探索需要继续立足于生态学的视角,做到以儿童为本。本书对中西方儿童观进行了详细的历史考察和反思,读者从中可以得知,儿童个体的完整性、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和儿童发展的整合性,其实质都是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审视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独特的个体,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生态主体,因此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教育目的,用多元整合的素材优化教育内容,用动态开放的理念构筑教育过程。

倘若要将生态观运用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提高课程内容的融合性,包括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并充分挖掘可用的现实资源,让幼儿在真实生态中开展活动。

幼儿园需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重生态组织课程,从而实现儿童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的提出明确了幼儿在不同方面的发展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分科化倾向。根据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人类生态是有机统一的,其中便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3对关系。这3对关系贯穿着人的一生,其内涵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可以用来统一五大领域内容。举例来说,“人与自然”涉及小动物的日常照料,幼儿在活动中将照顾动物的经验迁移至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在活动中,幼儿需要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发现;幼儿还可以在“社会”群体中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幼儿需要借助诸多“科学”知识,从而探究自然奥秘,有时还需要借助“艺术”来记录自然。因此,从三重生态课程的角度开发园本课程,可以从大主题的组织上把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效囊括进来。

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本书以主题课程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横向上涵盖了对知识结构、幼儿心理、目标与重难点、活动评价等内容的分析讨论,纵向上又对同一主题课程的小班、中班、大班的具体活动内容进行连贯分层设计。

作者指出,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不宜将活动简化为独立的游戏,不可让幼儿无目的地玩。教师应当明确一个主题课程中所有适合幼儿发展的方面,并将其组织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同时分析五大领域在其中的体现,从而将课程内容与标准文件的要求对照起来,确保其合理性。再者,从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上看,同一主题的课程应当覆盖幼儿园教育的全程,这就需要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深刻把握,从而让他们能在同一主题内容上逐步发展,且有层次地进阶下去。

总之,学前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儿童为本,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