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应对青少年学业挫折策略研究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乡村学校应对青少年学业挫折策略研究

■无锡市锡山区东湖塘实验小学 夏琳

受乡村环境及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影响,相较于城市,乡村青少年通常会面临更多的学业挫折。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一些学习力不强的学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习困难、教师批评、家长责备等挫折情境,甚至会采取过激行为。现实迫切要求人们关注乡村青少年身心问题,帮助学生战胜学业挫折,实现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学校应当主动担责,帮助青少年学生尽力克服学业挫折。

乡村青少年面临的学习挫折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学习动机弱。一方面,乡村青少年因学习环境欠佳和认知不足,学习竞争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观念的日趋多元、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涌现出大量新兴职业,如网络主播、线上带货等,一夜暴富的故事冲击着乡村青少年及其家庭的观念,让他们觉得知识未必能改变命运。

师资和教学设施不足。首先,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优秀教师流失,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部分学科如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缺少专职教师等问题。其次,乡村学校硬件配备不到位,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学生难有机会接触课本外的新知识、获得新体验。再次,乡村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使乡村青少年视野受限,缺少对人生未来的规划和思考。

监护和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乡村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年龄等原因,存在学习监管不到位、教育方式不当、过分宠爱或过分责怪、不善于与孩子交流等问题。

上述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乡村青少年学生的厌学、焦虑等情绪。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应对乡村青少年遇到的学习挫折情境?

开展问题辨析,转变挫折认知。如果认为挫折是一种失败、错误甚至耻辱,那么个体就会倾向于逃避、否认或抵抗挫折,从而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如果认为挫折是一种机会、挑战或成长,那么个人就会倾向于面对、接受或利用挫折,从而将其转化为动力源泉。因此,挫折具有双重性。所以,当乡村青少年遭遇学习挫折时,教师应该及时开展问题辨析,转变学生对学业挫折的认知,扩大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重视挫折体验,培养耐挫品性。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挫折承受力不仅与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有关,也与个人的抱负、意志、体验或经历有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实践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耐挫品质,适时开展挫折教育,以养成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其学习动机。

适时分析调整,减轻挫折反应。受身心发展、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学生在挫折面前容易表现出“未挫就折”或“一挫就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见挫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泥沼中,而要理性地做出分析、判断和评价:该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家庭问题、学校原因还是与个人、同伴有关?哪些因素是可以控制、改变的?哪些因素是无法控制、改变的?如果引起挫折的原因和挫折情境是可以改变或消除的,则应考虑如何设法将其改变,消除或降低它的副作用。

例如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习目标定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当学生未能实现学习目标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未能实现的原因并制订解决方案,引导其更加理智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减少其挫折感。当学生产生不良学习情绪时,如果教师视而不见,只会使学生的心态越来越糟,这时应给学生更多的理解、鼓励。

强化家校共育,打造良性环境。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应与学校共同承担陪伴孩子成长的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及时改善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抗挫力,为其终身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身心保障。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影响孩子成人成才。对青少年来说,一个有爱的家庭会令其受益一生。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有问题的孩子,不带着“标准答案”禁锢孩子的思想。尤其禁止将教师本人的压抑情绪和不良行为传递给学生。如教师过于情绪化,随意讽刺、指责、辱骂、惩罚学生;布置数量多且难度大的作业;教学过程中突然用工具敲打桌面惊吓学生等,避免学生在压抑的氛围中学习。

总之,面对乡村青少年学业挫折情境,乡村学校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采取积极的防挫行为,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实现青少年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