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拓展生命长宽高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研学旅行,拓展生命长宽高

■江苏省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 史健

该校学生参加春季实践活动

江苏省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聆听窗外声音”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国际人”。学校坚持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在“开达”文化引领下,以“求真达远”为办学主张,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丰富多彩、动态差异的研学旅行课程为依托,通过“县内乡情微行走”“市内县情中行走”“国内省情长行走”,开阔儿童文化视野,健全儿童自由人格,让儿童始终在路上,留下最美的童年记忆。

确立起点,研制“行走”三课程

通过聆听窗外声音,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涵养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幸福完整地成长。学校通过寻找研学旅行的逻辑起点,确定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确立研学主题,探寻德育全途径。我们依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格养成规律,根据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特点,低年级开展以县内乡情为主的“微行走”,以生态探秘为载体,把开笔礼、入队仪式等德育导行活动与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结合起来,把孩子带到公园、带到草地上,在自然的沐浴中,提升品格。中年级开展以市内县情为主的“中行走”,以学科整合为载体,组织走进高校、科技体验、对话历史、红色寻访等活动。高年级开展以国内省情为主的“长行走”,以游览国内地标建筑为主要形式,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几年来,学校先后带领学生到香港浅水湾码头、澳门大三巴牌坊等,感受祖国的历史厚重,地域辽阔。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进不同民族聚居地,了解不同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

开发研学形式,挖掘行走新场景。通过参加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学生实现了跨学科学习,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形式包括立足人文底蕴,开发欣赏性行走课程;立足科学精神,开发实践性行走课程;立足学会学习,开发自主性行走课程;立足健康生活,开发交往式行走课程;立足责任担当,开发寻访式行走课程;立足实践创新,开发探索性行走课程。

编写研学教材,锚定学生成长点。学校遵循课程开发原则,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推出《漫步泗水,桃源一日体验》《探访江苏,家乡风土寻根》《美丽中国,祖国诗意行走》《拥抱世界,理解多元文化》等校本教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实践中快乐成长。

开发课堂范式,打造课程微菜单。我校将研学主题活动与新教育“十大行动”有机整合,以研学旅行时间段为纵轴,将其分为行前课程、行中课程、行后课程。行走前,教师通过书本、视频、网站等,让学生了解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等;行走中,设计与场馆资源、环境相契合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指向课程目标;行走后,组织学生围绕各自体验进行深度交流,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融入生活,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

培养爱国情怀。新教育主张教育的使命是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教育是生命的事业,教育学是帮助生命成长的学问。泗阳经济开发区地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的承载地。我们依托不同场馆开展生命体验活动,孩子们通过了解英雄的丰功伟绩,滋润心灵,在体验中理解生命的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的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实现统一。

感知生活。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开发区企业职工子女,我们联合区内不同学校开展“走进工厂”活动,让孩子形成对不同职业的认知,感受劳动的光荣,学会感恩父母,锻炼交往能力。

心系乡土。在有着“杨树之乡”美称的泗水大地,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徜徉林间、见证大运河穿城而过,感受家乡的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通过观察表、记录单、操作手册等探究不同片区的物产,感受乡土的生态文明。

关注评价,成长永远在路上

我校课程评价主要包括3种方式。一是同伴交流,通过学伴交流,关键事件复述,展示读行乐趣;二是班级汇报,通过画见闻、写感受、说经历、演趣事,展示读行过程;三是学校展示,通过静态展示、动态呈现的方式,展示读行收获。

三级评价体系,指向研学过程。教师关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安全意识、文明礼仪、专注度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全面评价学生的研学过程。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三级评价体系,指向研学成果。学生提交的研学手册、电子作业、手工制品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师可以从作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本质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通过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实践过程的丰富性,将学校德育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结合,让学生在“聆听窗外声音”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