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另眼看他

秦晓华,一个永远放眼地平线的人。

地平线其实是不存在的,也是永远够不着、到达不了的。但是,在秦晓华看来,地平线存在的最高价值在于两个字:向前。正是这两个字成为他一生的追求,成了他永远的动力。

放眼地平线,首先要认认真真“放眼”自己的学生。我清清楚楚记得,秦晓华始终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他的使命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来得最早,走得最迟”是秦晓华的行为模式;“一个学期走访所有学生的家庭”则是他的情感所系。即使担任书记、校长,他也始终如一,从来未变。学生虽在眼前,而学生的心灵却在远方。学生、学生发展正是他心目中的地平线。放眼这一地平线,才会真正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因而才能办最好的学校。

放眼地平线,一定要把“学校之眼”投向远方。秦晓华永远把学校装在自己心里。24年前,秦晓华还是学校教科室副主任。一天,他突然来到我办公室告诉我,他正在参与创办校刊,希望我为他们的校刊写几句话、写一篇文章。他把校刊当作学校的眼睛,当作学校的文化高地,我欣然同意。那天,他匆匆来又匆匆离开。总觉得他在追逐着什么——也许那正是离他最近的地平线。

放眼地平线,总得回溯历史,前瞻未来。秦晓华是胸存历史感的人,又充满着未来感。历史在哪里?历史要追溯。我清楚记得,秦晓华研究楚汉文化、建设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学校文化基地,他对史料的把握、历史的演变如此熟悉,俨然成了一位历史学者。我还清楚记得,他请我去学校做讲座。在那个偌大的会场,那个高高的舞台上,他用特有的嗓音寄望教师不懈努力。正是在那舞台上,我看到了那地平线正在将历史与未来连接。

到了徐州市第一中学任书记,秦晓华更是放眼地平线,把舞台放大,把格局放大,把教育放大。我记得,一次开学前,他邀请我们去参加学校中层干部务虚会。他让规划生根,将理想落地,在理想与现实中,地平线更真切、更闪亮。

秦晓华告诉我们,放眼地平线的人,终将会勇敢地跨越一切障碍,一往无前,看到曙光。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

谈起我眼中的秦晓华书记,不由想起12年前的一场讲座。当时他还是徐州高级中学校长,尽管之前也有过一些交往,但作为听众听他的讲座还是第一次。他讲座的主题是“阅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他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以具体的阅读篇章为案例讲授阅读的策略与方法。记得在他的领读下,我们共赏了一段文字。他那浑厚且带有磁性的声音,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慷慨激昂,抑扬顿挫之间引人入胜,把听众带进了阅读内容之中。不知不觉间,我竟已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他深厚的学养,渊博的学识,浑身散发的书卷气,不由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做校长就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专家型”校长。

随着交往的增加,我又慢慢感觉到,秦书记虽文气十足,但丝毫没有“傲气”。他待人真诚,对晚生后辈从来不吝于提携帮助;他不落俗套,毫无一个校长、专家的架子;他风趣幽默,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人格魅力。一次到他学校参访,他不遗余力地向同仁推荐一位新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因为那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特别突出。他组织学校教研力量对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总结、推广,既给她“压担子”,更为她“搭台子”,这位教师很快成长为全市知名的青年教学名师。

每每谈及教育和学校话题,他总是能语出惊人,展现出闪光的思想和智慧。从他的言行之中,也往往能深刻体会到他自称的“是个做事的人”,无论是学科专业还是学校管理,他都堪称勤奋务实,治校、治学有方。他倡导“走进学生生命的教育”,聚焦“课程与教学”这个学校教育的核心,采取“项目撬动”的方式先后完成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等多个课程项目,为学校的品质提升和学生的全面、持续和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如今的秦书记主政徐州市第一中学,相信也期待他在更高的平台上做出更辉煌的业绩,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党委书记、“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