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抱团 点“智”成“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校企抱团 点“智”成“金”

■本报记者 许妍

“我们把洗衣机内筒的拆解由原来的人工拆解变为机械拆解,时间从8分钟缩短为1分钟,效率大大提高。”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史清卫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该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宝龙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中心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洗衣机内筒拆解装置”,“目前,该装置已通过企业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企业的痛点问题。”

学校如何第一时间敏锐捕捉企业难点所在?“企业命题、院校揭榜、师生解题”产教融合制度为此提供了可能。“洗衣机内筒拆解”项目正是来源于此。据王宝龙介绍,企业出的题全部来自生产研发实际,揭榜师生可获得研究经费,成功解决“悬赏”难题还将获得实物奖励和创业支持等。

机芯零件高速精密模具制造是高端机械手表核心技术,在我国是久攻不下的技术难题,高端精密模具只能依赖进口。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产业学院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牵手破题,合作共建“超高精度手表模具加工应用技术工程实训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为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775万元,填补了国内空白。随后,“尝到甜头”的双方趁热打铁,联合申请天津市产教融合项目,将生产一线的需求转化成教学、科研资源,将项目研发过程转化为真实教学案例和教学场景,同时开展以研发项目为载体的技术技能竞赛,研发项目融入课程、教材和教学,各方共投、共研、共用、共享,成效显著。

“校企合作让产教融合更加紧密,学院在揭榜挂帅中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同时,学校又实现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王宝龙说,依托校企共建平台,教师和企业员工取长补短,迅速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也快速提升。

采访时,记者见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内一派忙碌的景象,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在上风电场建设、风电基础运维实训课。在高达5米的风机塔筒实训设备前,学生正在进行风机塔筒的登高操作练习。“这个风机塔筒设备是还原真实设备、按1∶1比例截取出的一段,供学生实训。”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姚嵩向大家介绍。

据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新能源重点专业群发展中心主任沈洁介绍,依托实训基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建成了首个具备教学、辅学、实训、培训、管理、评价“六大功能”的共享式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用户涉及院校、企业共计1000余家,覆盖7万余人,资源库建设模式被全国30余所高职院校采用。团队还协同成立了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实现了联盟成员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这个实训基地也是我校坚持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发展,反哺教学科研,实现多方共赢的典型代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云梅介绍说,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高端企业,共建技术技能创新高端载体是该校的常态化举措。除牵手海鸥表业外,该校还联合国内外一流企业申报“中国轻工业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平台累计服务企业31家,校企双方向学生颁发“1+X”证书,在人才培养和服务企业中发挥引领搭桥作用。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科技创新成果实现高质量转化。校企联合研发成果获得中国模具行业最高奖项“精模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学院累计完成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06项,实现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到款2135万元;服务天津市科技型企业近60家,为企业实现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1.2亿元;校企联合获得专利授权13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项。

为调动师生积极性,该校大胆提出“暂不收取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费”“鼓励在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对于横向课题到款4万元以上的项目可以给予到款额5%的科研奖励”等激励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职业教育,可以顶天,可以立地。”李云梅说,科研成果由“智”变“金”的背后是互通互融的教育链、产业链,“我校在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天津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