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近年来,我省在中小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开齐开足课程,拓展育人时空,引导中小学生——
用双手收获幸福与成长
■本报记者 阿妮尔
“我第一次尝试做洋葱炒鸡蛋,学到许多处理食材的方法,自己动手做的菜味道真是棒极啦!”亲身参与“学做一道菜”劳动实践活动后,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学生姚梓涵特别开心。她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做菜技能,还和家人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原来为家人烧饭做菜这么幸福,这么有趣。”
姚梓涵的感受正在成为全省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共同体验。江苏是较早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省份,一直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程。近年来,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正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开,各地各校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丰富多彩的劳育实践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重实践:动手动脑更走心
“对折前先翻折,最后再对折。”劳动教育特色班会课上,常州市荆川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认真学习叠衣服、整理书包等基本技能。目前,该校一、二年级学生每周有1课时劳动课程,三至六年级为每周2课时,课程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日常化的劳动课程和生活密切相关,几乎都是孩子们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荆川小学校长曹月红说。
常州是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唯一的“劳动课程标准实验区”,全市中小学都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打开方式”。2022年9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须不少于1课时。我省各校逐步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增强劳动自立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努力成为劳动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在如皋市,各校都有让学生“动起来”的课程设计——东陈镇雪岸小学学生在扫地、叠被子、择菜、洗碗等家庭日常劳动中见证成长,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利用校内河道开辟养鱼项目,长江高级中学因地制宜设置校园绿化项目……学生们在新颖鲜活的实践体验中提升劳动技能,进而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老师,我的是大蒜苗。”“我的是莴苣苗。”“我的是辣椒苗。”春日里,新沂市时集镇中心小学校园的20余块小型劳动教育田旁人头攒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和幼苗,小心翼翼地种进责任田。今后的日子里,他们将细心守护、记录植物的成长。“如今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我们重点培养他们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增长知识、感受快乐。”时集镇中心小学校长何龙说。
拓空间:校内校外齐推进
“幸福生活”如何实现?创办于2022年8月的太仓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从动手实践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答案。每年,基地会接待太仓市近1.8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宿舍、食堂、农耕园、农牧场、果园等实践场域,构建基地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全过程、全场域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和“幸福生活”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今年1月,省教育厅公布2023年江苏省中小学劳动特色教育学校和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名单,太仓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名列其中。
劳动教育不仅在校内,更与学校周边和所在地区的各类资源密切相关。整合社会资源,与企业、农场、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就会拥有更广阔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每年组织百万学生到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
“学校南临黄河农产品批发市场,北濒古黄河瓜果长廊,东临万亩瓜菜基地、万亩碧根果园等农副产品园,这样的区域优势,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场地。”睢宁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教师高翔说,借助校外资源,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
在无锡市梁溪区,各校组织中小学生深入科技示范园、湿地公园、温室花房等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寻访活动。在《“梁溪少年行”寻访实践活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劳动实践也被纳入青少年研学路线,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等场所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校外劳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校内的劳动空间也在持续扩充。近年来,常熟市各中小学校累计开辟、共建150多个校内外劳动基地:世茂实验小学开辟“茂英园”;石梅小学建设“习习工程院”,开辟“勤勤躬耕园”“融融花房”;滨江实验中学开辟“东篱园”;浒浦学校打造“真真农耕园”;大义中心小学与大义农科所结成共建单位;辛庄中学与常熟市山茶花种植园结成共建单位……校内外资源充分融合,劳动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劳动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挖内涵:五育融合显成效
“木工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很实用,学会后可以自己修家具、做家具。”上过几次学校开设的特色木工课程后,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心小学学生高宇鑫对木工产生了兴趣。“木工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传承价值。”该校校长李佳庆介绍说。
劳动拥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劳树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热火朝天的劳动能够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我省各地各校将劳动教育与多门学科联系起来,支持学校整合劳动、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品味劳动的创造性与美感,成长为真正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人。
“米从哪里来?”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米是从稻谷来的,稻谷是通过劳动从田里种出来的”这一答案,2023年,镇江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单位在10多亩荒地中各自认领“责任田”。“孩子不会劳动,自然不会珍惜劳动的价值和成果。”镇江市江南学校校长唐云说,联盟认领的“责任田”给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合适抓手,劳动教育与体育、德育等紧密关联。
为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我省中小学通过开设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渗透、课外校外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并持续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纳入该体系,鼓励各地创造性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引导学校、家长、学生更加重视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