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打造“思维课堂”的工具包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个打造“思维课堂”的工具包

——读《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有感

■俞永军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

[加]彼得·利耶达尔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读完彼得·利耶达尔的著作《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我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这本书从14个宏观理念入手,逐个为读者呈现自己的实验经历和操作技术,好比一个引导教师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和自己教学行为的工具包。其中,关于打造思维课堂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尤其发人深省,比如“思考是学习的前提,学生不思考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在学习。”作为老师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有没有顾及学生感受?预设问题、作业布置时,有没有基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有没有注重情境、联系生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作者写道:“自从工业革命时期,公立教育诞生之初,这种规范就不曾改变过。虽然课桌的设计不一样了,教学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从黑板、绿板、白板再到智能黑板,但学生依旧还是坐着听,老师依旧还是站着讲。”一成不变的学习场所,墨守成规的教学流程,与以往相差无几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变得怠惰,逐渐养成不思考的坏习惯。

我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区七里河中学开办之初,办学者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多次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必须建立“问题导学、乐于思考”的课堂范式。当学生越来越依赖于外界的强硬灌输,极少主动寻求答案时,学生就变得不敢思考,害怕挑战,综合素养也难以切实提升。

我反思了自己某节课的教学。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就分析一个问题。有的问题站在教师角度,有的无法对学生构成难度,有的显然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而我所提出的缺乏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往往会抑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彼得·利耶达尔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是指这种教学方法能让更多的学生思考,且思考的时间更长。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指这种教学方法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我开始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精心打造思考型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如执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了4项学习任务:其一,概括和阿长相关的主要事件,梳理对应的人物特征,画出思维导图并探究选材详略的原因。其二,勾画“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词句,绘制折线图,理清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其三,题目为什么用“阿长”而不是“长妈妈”?体会作者童年视角与成人视角交错转换的妙处。其四,课文没有描写阿长寻购《山海经》场景,请发挥想象还原“阿长买书”场景。

这些问题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如彼得·利耶达尔所说,“一道题目是好是坏,取决于学生在解题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一道好的题目会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尝试、历经挫败,才有可能渐渐地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解题的过程中。”

在学生独立思考前提下,我还引导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学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合作得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当然,这种合作性思考不仅仅局限于前后桌同学,也可以在小组之内,甚至整个班级。“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帮助学生打破组与组之间的隔阂,让知识流动起来。这不仅仅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能培养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彼得·利耶达尔在书中强调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也为我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添了信心。

于是,我在《孙权劝学》一文的教学中安排了一项任务:请根据文章情节、人物语言、主题思想等信息,进行合理想象、推理、还原,在此基础上扩充对话并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适度加入旁白,将课文改写成完整的课本剧脚本。脚本完成后,我又让学生表演。此后,节目在全校展演,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建立思考型课堂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些合适的思考题,而是为了培养高度参与的学生,让他们愿意参与到任意的思考活动中去。”彼得·利耶达尔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他让我更加明白:教学改革、思维碰撞、理论坚持,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包括老师如何回答学生的问题、如何布置有效果的作业、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这些建议都有助于教师打造一个让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