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育人: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仁者育人: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李吉银

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以下简称育才西区校)以“仁者育人:看见世界,看见自己”为办学理念,积极担当“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育高品质儿童”的时代使命,不断推动学校事业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前行。

态度是第一“能力”

育才西区校一直重视育人主体的能力建设,确认态度居于首位,态度决定高度。学校在且行且思中让哲思态度、旨归态度、办学态度建设成为办学理念落地的第一要素。

哲思态度:以文化凝聚形成发展共识。学校文化是师生的精神内核。育才西区校从“仁者育人”的教育哲学视角,整体建构“仁”文化体系,形成了“和而不同,仁者爱人”的校风、“有教无类,仁者成人”的教风、“学而不厌,仁者见人”的学风。学校聚焦特色文化形成发展共识,激发高品质发展的内驱动力,指引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丰盈大爱美好的教育生活,促进师生从心理上认同、在行动上落实“态度是第一‘能力’”。

旨归态度:以品格重塑驱动师生成长。坚持“态度是第一‘能力’”,就是要确立鲜明的旨归态度,以品格重塑驱动师生成长。育才西区校将自己的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始终紧密相连,致力于打造“真爱慧学的学园、向善暖心的家园、美好自己的乐园”,精心培育“身心强健、仁爱立德、乐思会创、合力自悟”的学生,倾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至善情怀”的教师。

办学态度:以卓越品质彰显育人效应。育才西区校高度重视师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始终端正办学态度,将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应然追求。学校以态度促行为,以质量树品牌,以文化求发展,办学业绩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新时代江苏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扬州市高品质教育建设先进单位等。

教师是第一“力量”

教师,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力量”。新时代教育,更需要教师确立新坐标,审视新问题,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为此,育才西区校从价值追寻、学术赋能、平台支撑等方面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架桥,全面实施师能提升工程,彰显教师的“力量”。

价值追寻:以发展愿景规划专业发展。学校以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为抓手,通过“三层”谋划,描绘教师生涯发展愿景:宏观层面由学校核心组总负责,按照结构需求分析,制订阶段发展目标;中观层面由教研组细规划,明确分层进阶指向,锁定具体专攻目标;微观层面由参与者师本化,理性分析教师现状,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每一份量身定制的“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历经整体设计、逐层定位、深度诊断的过程,最终勾画出从“初师”到“匠师”再到“名师”的成长路径。

学术赋能:以课题研究引领终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素质教师必须成为富有学术思想和学术行为的真正“仁者”和终身学习者。育才西区校一直坚持“悦读成习、精研有术、活用悟道”的学术取向,鼓励教师“学研行”三位一体,为成长赋能。学校以江苏省重大教改项目、科研课题为抓手,带动教师做实做细教育研究,结合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开展读书沙龙、主题论坛、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系列学术活动,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优选学术方法、丰盈学术内涵、积淀学术底蕴、创新学术成果,强化教师的终身学习力。

平台支撑:以资源整合优化能力修炼。新时代的教育图景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涌现的多元诉求具有敏感度、吸纳度、融合度和创生度。多年来,育才西区校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教师筑造成长高台。学校对新教师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侧重于日常教育手把手帮助,校外导师以定期观课议课的形式带来最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组建校级“种子教师写作训练营”,邀请杂志主编开设写作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指导写作;借力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省课程基地、市智慧学堂等平台,让更多教师淬炼思想,提升素质,获得成长。

课堂是第一“阵地”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主题、有计划开展学习活动的第一“阵地”。育才西区校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者和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实现课堂激活潜能、建构知识、发展个性的三重价值,从主题变革、方式创构、素养发展维度,大力推崇自主学习、通向生活、学科融合的课堂。

主题变革:以“仁”的主旨调适课堂翻转。学校在“仁”文化引领下,聚力开展教学深水区的变革实践,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立场,使课堂学习呈现从主动发生到真正发生,再到深度发生状态。如:“问题我来问”,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疑难我探究”,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作业我设计”,探索课后作业由学生自主设计。育才西区校的课堂,学生站在正中央,师生或互换角色,或平等对话,或相互倾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张,需求得到满足。

方式创构:以生活教育推动学习转型。与生活结合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育才西区校努力拆除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高墙”,主动探索走出校园的课堂。如:“生活数学”用生活中的现象补充和改编教材,“语文好玩”跟着教材去“旅行”,“情境英语”用英语讲述生活故事,“印象美术”用画笔记录生活,“快乐体育”在运动中释放身心压力……

素养发展:以学科融合实现综合育人。从“知识中心”走向“素养中心”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深度变革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育才西区校着力探索学科融合的课堂模式,打通各学科间的天然壁垒,让不同的学科素养相互补充。如:用艺术的节奏增加语言表达的灵动,用文学的审美触发科学的幻想,用数学的精确弥补绘画构图的模糊……教师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幸福的人,无论教授什么学科知识,都让学生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形成多元的审美情趣,培养胸怀世界的眼光,拥有超越时空的智慧。

学生是第一“作品”

向着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是学校育人的原则。长期以来,育才西区校始终坚信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一直视学生为第一“作品”,不仅雕琢“作品”,更相信“作品”本身自我塑造、自我悦纳、自我调适的能力。因此,学校从“仁爱立德、能力培塑、看见自己”等方面积蓄学生可沉淀、可迁移的关键能量。

仁爱立德:以关键基因根植育人主体。德育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奠基工程。育才西区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根植特质文化基因,充分融合校内外资源,开发符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让每位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德育活动中锤炼品性,彰显“仁爱”美德。比如,学校在毕业典礼上让学生们在一棵棵成长树下,用一个个精心烧制的陶罐埋下小小心愿,定下与母校的“十年之约”。

能力培塑:以课程建构融通“五育”“跑道”。“双减”政策的推行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育才西区校通过“仁爱课程”的整体实施,最大限度发现、培育、彰显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唤醒、激发每个学生的无限潜能。学校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教好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创生校本课程,打通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文化与品德修养、科学与艺术素养、体育与心理健康、实践与体验能力等多方面学习经历,为每一个“仁爱少年”的生命健康成长和发展“乐思会创、合力自悟”关键能力铺就适合的“跑道”。

看见“自己”:以多元评价体悟幸福生活。教育评价是学生发展、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充分认清学校教育评价在特色育人中的应有作用,对于学校和师生的高品质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育才西区校倡导完整育人的全景式、学习过程的表现式、体现成果的混合式评价,让学生既看见自我成长的长期愿景,也看见当下的成长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提升综合素养,体悟幸福生活。

(作者系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校长,“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