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扬州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全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新格局,聚力打造“家庭教育名城”——
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
■本报记者 陈思洋 特约通讯员 谈雷
“我愿意做你成长的榜样,让家更温暖,让爱更有力”“我将做你身后的关注者、支持者,放手放你自己跑、自己飞”……近日,“让每一个生命蓬勃生长——扬州市新时代家庭教育十大宣言”发布。作为扬州市本年度发布的第一份家庭教育指导文本,它以亲切的口吻和生动的语言为广大家长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提出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宣言》的发布是扬州赋能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创新举措之一。近年来,扬州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校家社共育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科学普惠为导向、以精准有力为目标,确保各项家庭教育举措落地惠民,一体化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育子有方、家校社同频共振”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健全机制,
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今年初,扬州召开全市家长学校建设推进会,总结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阶段家庭教育重点任务。自去年5月“扬州市家长学校总校”揭牌以来,该市各县(市、区)相继成立县级家长学校,加强对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组建家庭教育工作专班,将家庭教育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校长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岗位职责,不断完善家访、家委会管理、家长学校活动开展等制度。
协同育人离不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扬州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纳入学校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岗位职责。扬州市教育局、市妇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家庭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市教育局先后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扬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指导意见》《扬州市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扬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考核细则》等系列性、结构化实施规划和具体制度,覆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各领域、全过程。
同时,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制订一系列区域性、校本化制度。如,宝应县教育局印发《宝应县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地查看+资料佐证”对各校落实情况进行学期考核,并评选出县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统筹推进全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扬州市梅岭小学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部门承办、党委督办、家委评价工作机制,在家长学校开展“民调”工作,去年共完成学校周边安全、给书包“减负”、小种子评价等11项校级家委会交办工作,切实解决家长们的“急难愁盼”。
截至目前,扬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100%建立家长学校。在去年9月开展的家访月活动中,全市30061名教师参与家访,共访问35.5万家庭,覆盖率75%,走访新生109548名,覆盖率91%,充分发挥学校在协同共育中的主导作用。扬州市家长学校总校办公室主任、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陆钰说:“去年底,我们遴选35所市示范家长学校、35个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活动,希望通过树立典型,以评促建,进一步明晰校家社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让各级家长学校育人实效更加显著。”
活动创新,
“干货”满满助力成长
近日,扬州市文津中学胡同学和妈妈余女士一起参加了扬州沙南社区“扬老师润心工作站”首场亲子团辅活动。现场心理教师所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千万不要拿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孩子”,给余女士留下深刻印象。活动现场,工作站还发放了扬州市教育局编印的《润心赋能微读本》,指导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应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和稳定自己的情绪等。
“‘扬老师润心工作站’打造了学生润心赋能、家长解惑释疑、社区支持助力的新平台。”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副校长、“扬老师润心工作站”站长陈俊告诉记者,随着工作站正式启动,学生和家长不仅可以在社区借阅家庭教育书籍,获取亲子教育免费咨询,还可以接受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参加亲子教育课程。
家长是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扬州市教育局将每年5月定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月”,集中开展“校园一日开放”“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等时节性、引领性、实践性不同种类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在秋学期9—10月集中举行“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
此外,扬州各地各校精心编制开发适切、精准的校本课程,从家教理念、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家庭建设、生涯规划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如,扬州育才实验学校编写《陪孩子一起长大》家庭教育读本,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解决方法。扬州市文津中学编写新版家长学校教材,按照研学月、劳动月等12个主题设置18个课时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等。
据了解,为了让家庭教育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扬州积极拓宽渠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如定期举办“扬州家庭教育大讲堂”,聚焦考前心理辅导、与孩子沟通方式等热点话题,通过“双线”融合开设讲座,累计举办54期,场均点播量超12万人次;精心打造“家庭教育微讲坛”栏目,邀请一线教学名师录制家校共育短视频,由扬州智慧学堂等平台推送至学生家长,截至目前已发布107期。
多方协同,个性指导精准有力
“很高兴,爸爸妈妈和导师能够共同见证我的进步……”春学期伊始,扬州市竹西中学以一种特殊形式表彰上学期表现优异的学生,获奖学生一手牵着导师,一手牵着家长,高高兴兴登上领奖台。去年9月,扬州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依循“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做导师”原则,该校为每名学生配备了导师。除了由本校教师担任行政、德育、学科导师之外,该校还选聘消防、公安等专业领域社会人士担任校外导师,依据每个孩子个性特点,以谈心谈话、家校联系、过程跟踪等形式提供全面指导,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师资保障。扬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市教科院副院长冯长宏表示,扬州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家庭教育教研员,成立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思政教师劳模名师工作室,实施家庭教育师资“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十名专家级指导师,开展百名指导师培训认证,培育千名家庭教育种子教师,遴选万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希望通过名师工作室的进一步‘孵化’,培养出更多‘种子教师’,把更为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方法带回各自的区域和学校。”
为了给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家教指导,扬州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营养学、心理学、脑科学、家庭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建立由家庭教育专家、班主任、心理教师、任课教师等组成的市、县两级家庭教育专业服务团队,提供选择清单,实施挂牌服务。针对残疾儿童、心理困境儿童、孤儿、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家庭儿童等群体,有效整合属地、部门及社会力量,实行“一生一策”,全面、精准、细致服务特殊学生群体。
“目前,我们正着手建设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实践中心,通过文博对话的形式,充分展现扬州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冯长宏说,该中心汇集家长学校总校、名师工作室、扬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指导中心等创新实践项目基地,同时,也为师生、家长提供阅读成长绘本馆、家庭教育戏育坊、家政礼仪实训室等活动场所。未来,该中心将有望成为扬州家校共育的“活动基地”、协同育人的“神经中枢”,也将成为家教名城的“展示窗口”。
今年1月,扬州作为江苏唯一设区市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表示,未来5年,该市将以行政推动与专业带动双轮驱动,通过组织、课程、活动、团队、资源、生态6大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协同育人实验,不断深耕家庭教育领域,让协同育人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