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课——诗意的教育漫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巡课——诗意的教育漫步

■吴寿健

作为校长,巡课已然成为我的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我的一种优雅而诗意的教育行走。

巡课是一种自由的漫步,没有速度和节奏的控制,没有具体的方向和路线,也没有明确的任务指向,每天的次数可多可少,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可以没有。从我做校长那天起,我每天总有若干次的自由式巡课。我把巡课当成了教育漫步,这时可以找到教育的契机和灵感,可以近距离地亲近教师,观察学生,感受课堂,思索教育。

巡课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状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南校区有两个学部——丽正学部和育才学部。丽正学部的教学楼在致远楼,我站在一楼天井的正中央,几个班的教学状况一览无余。我一般会从教室的窗外慢慢走过,静静地感受各个班级课堂的精彩和魅力。在教育漫步的过程中,我偶尔会发现极个别上课做小动作或走神的孩子。我便静静地站在窗外,用目光去注视,去提醒,直到那个孩子意识到窗外“我”的存在,在目光对视的刹那,一种教育和提醒的力量穿过教室的门窗和桌椅。这也许就是巡课的价值意义,没有语言,没有动作,只有目光和心领神会。当一圈巡课结束,我会“杀一个回马枪”,再回看一下刚才那个孩子的听课状态。丽正学部和育才学部的顶楼班级,每次巡课我是必到的。作为校长,我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无论班级在哪一个楼层或者角落,学校都是关注和关心他们的。丽正学部语文组的一位教师告诉我,一名学生在日记中提及,“每次看到校长的身影出现在窗外,就会突然打个激灵,上课不敢再走神了”。另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时常看到校长在我们的窗外停留,看我们上课,每每此时,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巡课的过程中,其实我的眼中没有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以“卫星视角”覆盖全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他们的教和学、知识吸纳、生命成长的状态。

巡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达到“闻而不问,静以处之”的状态。育才学部的教室分布在行知楼、明德楼和格致楼,“快巡”得半小时,“慢巡”一节课也走不了一圈,所以我一般会选择“快巡”的方式整体上走一圈,然后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慢巡”。巡课中,我们要能够做到明察秋毫,哪怕地上的一片纸屑也要立即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要立即拍给相关管理者进行处理……但是,如果发现一些“异样”,比如教师坐着讲课、上课接听电话等不规范的教育行为,校长要能够“闻而不问,静以处之”。此时,校长一定要冷静观察,稍作停留,和教师有一个眼神交流后迅速离开现场,给教师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更给教师在学生面前保留一份尊严。如果巡课时发现教师在以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如罚站等,校长一定不要鲁莽地作判断、下结论,更不能强行干涉,或是当着学生的面去批评教师。巡课的过程中,管理者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能够用智慧去化解,可以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想法,传递思想,用权力之外的影响力去感染教师,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巡课要进行深度思考,从现象和问题中找寻解决方案和策略。巡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课堂是否高效、优质,教学活动是否到位,教学流程是否流畅,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巡课时,我们走过每一间教室,要关注一下课堂进行到教学的哪一个环节,是导入、目标呈现,是小组合作、交流质疑,还是当堂检测。如果我们在巡课过程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应要求学校教务处进行调研,并通过教师研修会进行培训和指导,做到及时纠偏调向。近期一次巡课中我发现,部分教师课堂上“讲”的时间比较多,学生“学”的时间相对比较少,于是下一周的教师研修会,学校就组织教师讨论“高效课堂教和学的关系”。大家通过交流碰撞形成共识:课堂应该基于“学为中心”“学为主体”“学习共同体”的观念去设计和实践。校长是学校教学科研的“旗手”,我们在巡课中要能够敏于思考,以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姿态去介入,精准“把脉”学校的课堂质态,并能做好“顶层设计”,让全校形成“学习共同体”,引领全体师生科学探究。

一位教育管理专家说过,看一个校长是否优秀,看他每天的微信步数就可以基本得出结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很明晰的,那就是作为校长,我们不要总是“宅”在办公室里,要多到校园里走一走,多走到教师和学生中间,这样的教育才会更接地气。

巡课,对于校长而言,是妙不可言的教育行走和思想漫步。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脚力、眼力、心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与教师、学生、课堂的密切联系,从而能够抵达教育的本质。

(作者系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南校区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