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撑腰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母亲的“撑腰糕”

■马雪芳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江南农村家家都有蒸“撑腰糕”的习俗。据说吃了“撑腰糕”,一年里就不生病、腰杆子硬、走路脚不酸、干活力气大,一家子生活红火。

小时候过年,家里经济困难,往往在除夕前一天,我家和隔壁邻居各出一半糯米粉,合着蒸糕。趁糕还热着、软着,父亲用菜刀把糕切成方块,每一块上按个红印。这时,母亲会挑一块最方正的糕,把糕埋到米窝里。这块糕就是到了二月初二早上一家人吃的“撑腰糕”。

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小孩子是多么留恋过年啊,最好能马上回过头去再过一遍。可时间是最铁面无私的,只会一直朝前走。还好,母亲在米窝里还藏有一块升箩大的“撑腰糕”,二月初二的早上还有一顿糕吃。可是,二月初二姗姗来迟,期间我甚至去米窝旁伸手探了六七回那块“撑腰糕”了。

二月初二终于到了。那天早上,母亲把“撑腰糕”放妥在砧板上,因为“撑腰糕”在米窝里放的时间较长了,里边的水分基本被米吸走了,所以“撑腰糕”硬似砖块。母亲把“撑腰糕”切成一指半宽的条儿,“十”字形排在一只大瓷盆子里,放在小锅里的筷架上隔水蒸,砧板上的一层糕屑拍打进粥锅里。有一年的二月初二,我醒得晚一些,睁开惺忪的眼睛,就一个鲤鱼打挺,直奔厨房。只见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撑腰糕”已经放在灶面砖上了。我筷子也不用,伸手就抓了一条“撑腰糕”,直往嘴里送。母亲见状,就在我右手背上轻轻拍打一记:“看把你馋的,先洗脸去。”等到母亲用铜勺在汤罐里给我往脸盆里舀好两勺洗脸水,一条“撑腰糕”已经进了我的肚子里了。

前几天,我去乡下看望98岁高龄的母亲,她正坐在门口的藤椅里和80多岁的姑姑唠嗑。见到我,母亲指着我拎的大盒小盒说:“唉,上次你拿来的东西还没吃完呢,下次不要买啥哉。”母亲又问我学校里工作忙不忙,晚上看书写字还熬夜吗,等会儿带点韭菜、菠菜回去,下次来那个尼麦角林药要买两盒了……母亲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腰板硬朗,耳朵灵敏,哪像个98岁高龄的老人呢?

我与母亲聊到以前吃的“撑腰糕”,母亲笑起来:“现在过年早不蒸你小时候吃的那种糕啦。再说现在哪有稻草编的米窝啊,吃米只要打个电话给种田大户,半小时白米就送到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