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酱油“打下手”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为酱油“打下手”

■唐锐

前不久,中国·镇江第47届恒顺酱醋文化节暨丹徒首届新春嘉年华在丹徒区人民广场举行,且恢复了线下“散打酱油”惠民活动。我有幸连续三年成为这一活动的志愿者,为酱油“打下手”,这三年的参与体验真是各不相同。

第一年,我作为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是帮打酱油的市民把酱油拎到出口处。那一年,我遇到了一些外省来的游人,不过他们对于镇江打酱油这一年俗不甚了解。在帮他们搬运酱油时,我热情解释了镇江“打酱油”年俗的由来。这一习俗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过年前,恒顺集团会回馈市民,以低于平时的市场价供应酱油,这一活动至今已延续了47年,市民们每年都会拿着大大小小的油瓶,排起长长的队伍,争相抢购。“不打酱油不过年,打了酱油过好年”,也就成了每年春节之前镇江市的独特风景。

第二年“打下手”时,我当上了引导员,每当看到人们来打酱油时,就迎上前将他们带到打酱油的师傅面前,紧接着师傅就将酱油舀到人们带来的瓶瓶罐罐里。这一年,我碰到了来打酱油的外国友人,我用英文和他们交流,详细介绍了“生抽”“老抽”之间的异同,人们在活动中打到的酱油都是“生抽”,多用于炒菜或者凉拌菜,让外国友人了解了酱油这一中国传统的液体调味品。

第三年,我又当上了打酱油的志愿者,还像以往一样为人们引路,搬运酱油。我时常遇到一些爷爷奶奶带着他们的孙子孙女来打酱油,脸上满是喜气,他们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在打酱油的传统年俗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40多年来,打酱油逐渐演化成镇江市民的过年习俗,人们排着长队打酱油也成为镇江特有的年味场景。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打酱油,让人找到了过年的感觉,正如央视主持人所言:“镇江人打的不仅是酱油,更是对新的一年无声的期盼。”

今年活动前,我们欣喜地得知,举办了近半个世纪的恒顺酱醋文化节,在丹徒主会场、市区恒顺老厂门市部、丁岗新街菜场三个供应点总计将投放300吨恒顺酱油。与此同时,恒顺酱醋文化节活动还同步在上海城隍庙、苏州观前街、北京、兰州、成都等全国20省份44城联动,让分散各地的镇江游子重拾故乡记忆,也能让更多的人都能尝到实惠的镇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