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拨动你我的心弦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故乡拨动你我的心弦

——读《也傍桑阴书华年》有感

■鹿离

《也傍桑阴书华年》

范墩子 著

西安出版社

对大多数作家来说,故乡是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童年是他们写作道路的起点。《也傍桑阴书华年》是青年作家范墩子的首部散文集,所收录的文章延续其一贯灵动、质朴、诗性的语言风格,而他的情感流淌也不再拘束、隐藏和收敛,而是小心翼翼地捡拾起散落在山间草木上的童年音符,编织成一首献给故乡渭北大地的歌谣,悄悄拨动记忆深处的心弦。

当谈及文学与故乡之间的关系时,范墩子说,“我是一个随时把童年记忆和故乡记忆携带在身上的人”。在短篇小说集《我从未见过麻雀》中,他以孩童视角构筑中国少年的“心灵史”,在长篇小说《抒情时代》中以“我”的视角讲述小镇少年从故乡走进城市的成长史,再到如今的散文集《也傍桑阴书华年》,从回望视角记录行走于故乡的所见所悟。

即便范墩子自陈“已成为了故乡的局外人”,但他的写作从未离开童年和故乡,笔下常常出现麻雀、豹榆树、桑柘、牧羊人、唐陵遗迹等带有故乡标志的事物,字里行间处处可见故乡的风物人情。

文学是故乡映在心田的影子。尽管范墩子已走出乡村,到大城市扎根生活,可他的内心深处却迷恋着宁静淳朴的乡野生活,苍凉的大地、寂寥的山风、草木的微笑……当他将耳朵贴在地上,就能听见土地的心跳,而当他的心贴在地上,“我那遗失的睡梦就重新苏醒了过来,活了过来”。于他而言,只有将自己投入渭北大地的怀抱,细细回望和描摹故乡的风土人情,他的身心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作者在后记中说:“故乡是逼仄的,更是辽阔的。”童年时代的故乡风景,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也成为他最初也是最成功的表现天地。他说,“我是渭北土地上的一株野草”,将宁静山风中故乡捎来的悄悄话,写成审视故土过往和当下时代的文字,越写越朴素,越写越宽广。

每个人都有一个文学的故乡。作者对故乡满怀深情,一次又一次走在回乡的路途上,走进山间田野重温故乡的风土人情,也在行走中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图景。从家乡出发的写作是一种精神还乡,也是一次次的精神回归之旅。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直陈自己喜欢靠在豹榆树厚实的树身上,任斑驳的树影唤醒童年的记忆,感叹“每次看到贫瘠的塄坎上却长着许多开着花的小雏菊,我的心里都会涌出无限的感动”。

故乡的童年记忆有苦有甜,可当我们每一次身在远方对家乡和童年深情凝眸时,内心深处总是充满温馨,不安的情绪慢慢平息,温暖溢满心头。他直面自我的故乡叙述中,鲜少有苦涩的味道,更多的是纯净的美好。在“一边厌倦着城市生活,又无法摆脱得开城市生活”的心理纠缠中,童年故乡的记忆成了作者精神的栖息地,哪怕是苦涩的记忆,也成为一种美好。

如范墩子所言,我们已“很难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返乡”,这是生活的无奈,也是自然的规律。可是故乡总是在不经意间拨动你我的心弦,当我们感到疲惫和孤单的时候,不妨望望归乡的路,哪怕只是一瞥,都能感受到无限的放松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