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提质”,引领教育生态之变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丹阳以“学生发展质量”增值性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中小学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办学效能,实现“全面育人”——

“以评提质”,引领教育生态之变

■本报记者 陈思洋 通讯员 章飞彪

新学期伊始,丹阳市华南实验初中的孩子们交上了一份特别的假期手册。教师通过分层设置、优化设计,为学生安排了符合不同学段特点的寒假作业,其中“学科篇”以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为主,同时注重提升阅读、写作、思维能力;“实践篇”则设置“知晓天下事”“运动我健康”“劳动我最美”“实践我探索”“社会实践我参与”等生活体验项目。“孩子们都说这样的寒假作业有创意、有年味,也有收获。”作为该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邵卫平深切感受到,自2021年丹阳市启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以来,无论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精气神、教师们的教学状态,还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焕然一新。

教育评价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作为《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内涵、重点及实现路径研究》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实验区,近年来,丹阳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结合区域实际,从“品格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实践创新”等5个方面逐步构建中小学“学生发展质量”增值性评价体系,“五育”并举初现成效,区域教育生态悄然发生变化。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使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不公平的。”丹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俊杰说,鉴于城乡教育依旧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丹阳秉持着“不看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理念,通过测量“进口”和“出口”相同的一批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结束后的进步程度,以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的增值情况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了教育评价的公平性。

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的“学业发展”五维度评价指标框架,丹阳市中小学“学生发展质量”增值性评价模型设置了5项一级指标和55项二级指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体质检测、心理普测、学科素养大赛、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实施。在学业发展评价部分,该市在区域内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和全部学科建构了等级赋分模型,根据结果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相应权重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考核。

实现增值评价,数据采集是关键。针对增值评价模型烦琐、海量数据处理困难等现实问题,丹阳开发建设了区域层面“学生发展质量”增值性评价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教育评价赋能。“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增值评价、查询输出三大模块,具备管理各种教育考试数据信息和输出多个版本、多种文件格式报告的功能。”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质量监测处副主任顾秀君介绍说,随着系统逐步完善,增值性评价数据库将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照,切实引导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

从“一把尺子”向“多把尺子”转变,由“分分计较”向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转变,丹阳的评价机制变革促使学校的育人方式发生改变。“面对起点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实际‘增值’作为评价维度,减少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并依据评价结果改进自身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丹阳市实验学校副校长杨军说。

“增值性评价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注重个性特长的培养。”丹阳市云阳学校教务处主任赵宏告诉记者,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基础不同、特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出彩的机会,该校进一步优化课程,每学期都开设项目化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学校的展示窗口放大学生素养的培养成果。

“在区域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样遇到了增值性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数据采集真实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专业数据处理技术和人才缺失等诸多困惑。”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朱满华表示,当前增值性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丹阳市学生评价模型,我们也正在寻求专业的数据处理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开发、研制系统性的评价工具集,保证评价工具的科学性与灵活性,从而满足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施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