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扬州市职业大学积极挖掘大运河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大运河文化协同育人体系——
运河思政育新人
■本报通讯员 孙生民 梁孝梅 刘仪蒙
古朴典雅的兰花丝巾、针脚细密的蜂鸟镜面、栩栩如生的仙鹤挂灯……每周四,在扬州市职业大学“交融薪生”扬州刺绣非遗工坊里,都有不少学生在纺织服装学院教师李卉的指导下专注地沉浸在飞针走线的世界中。这是扬州职大“运河思政”融合课堂之一,教师以“延续文化血脉”为主题,以因运河而兴的扬州传统文化为线索,轮流授课,带领学生学习非遗技能、感受非遗魅力。
近年来,扬州职大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进校园”工作,构建大运河文化协同育人体系,加快建设“运河思政”协同推进机制,着力打造“运河思政”教育的拳头产品,借力运河文化品牌建设,赋能新时代高水平职业大学发展。
非遗助力运河文化传承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加深对运河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形成了崇尚、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近日,在扬州职大非遗工作室里,该校艺术学院教师陈皎月带领学生跟随非遗传承人做绒花、学剪纸、设计文创,学生们收获颇丰,陈皎月也深有感触。
让大运河文化走进校园、深入学生心间,非遗文化传承是重要载体。2023年,扬州职大与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共建艺术实践基地,专家大师们通过工作坊打造“专业+社团”平台,向学生和村民普及扬州的非遗之美,并带领他们参与非遗创作实践。沿湖村村民反响热烈,纷纷为小渔村的传统文化氛围和艺术之美点赞。工作坊师生的文创作品《苏州村上长漾里乡旅度假村品牌形象设计》获得第十一届NCDA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乡村振兴主题省一等奖、国赛二等奖。
“剪纸是一门艺术,它分为单剪、二方连续剪、对折剪、三角剪、四角剪、五角剪……”2023年暑假,扬州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章荣来到沿湖村学习苑,为村里的10余名留守儿童讲授非遗剪纸技艺。章荣先介绍了扬州剪纸的历史和特色,再细心讲解剪纸流程,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剪刀,照着图纸剪出了栩栩如生的熊猫、花朵等图案。这是扬州职大2023年“雨润花朵”活动的一部分,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除面向本校学生,扬州职大联合邗江区方巷社区教育中心和高邮市车逻镇社区教育中心,于2009年正式启动“雨润花朵”青少年校外教育项目。历经1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该项目已形成了以“德育与素质”“体育与健康”“智育与技能”“美育与艺术”和“劳动与生活”为内容的青少年校外教育课程体系,开设通识类课程、素质类教育课程,以及灯彩、刻画、折纸等非遗传承乡土特色类教育课程30多门。项目依托扬州职大的办学优势和人才资源,发挥社区教育中心主体作用,采取“润物无声、化知成智”的教学策略,受益青少年累计8.4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数字赋能运河文化传播
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说尽大运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动体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开启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借助“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开展“运河迷踪”展览,让观众了解运河水工科技、领略沿岸风物……冬日的扬州水碧天蓝,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扬州职大继续教育学院师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视听盛宴。
为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扬州职大继续教育学院因地制宜,结合地区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模块,打造“运河文化教育基地”,为近郊村民开展导游、剪纸、手工制作及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让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获得再就业机会。
“学校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云端探索、研学实践等为师生立体化呈现一堂穿越历史、横跨中国的‘运河大思政课’。”扬州职大党委书记马顺圣介绍,扬州职大目前共有54名思政研学导师,依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江都水利枢纽等研学基地和社会机构,先后组织开展了“红途研学”“我是党课主讲人”“红色基因代代传 扬州党史我来讲”“跟着地名学党史”等多项文化体验活动。
此外,该校还开发出多条“大运河思政研学”精品路线,以项目、活动、课程和科研为载体,以一体化实施、沉浸式教学等途径,聚焦社区“一老一小”,打造非遗传承、运河研学、扬州地域文化等精品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运河文化带”的魅力根植心中。
原创音乐创新思政文艺品牌
“一条大河千里长,千年的历史流水淌。邗沟烽火开源头,黄金水道写沧桑。”2023年10月,扬州职大制作的礼赞运河原创音乐录像带《运河歌谣》发布。歌曲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带”的灿烂历史和风土人情,讴歌了一代代运河人对家乡的热爱,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柔和清澈,一度成为校园里传唱的热门曲目。
近年来,扬州职大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贴主题、贴主流、贴实践的“赤子心·运河情”原创文艺品牌,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
“学校将‘赤子心·运河情’原创文艺品牌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逐步探索出以文化品牌促思政教育的高校思政建设新路径。”扬州职大党委副书记陈亚鸿表示,学校围绕运河题材创作了“运河”系列组歌,以风格各异的27首歌曲多方位展现运河文化风韵,同时邀请学生参与演唱或参与音乐录像带拍摄,充分感受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校园原创歌曲提供了一种在高校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提高了青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为大运河等主题文化的持久传播提供了良好基础。经过5年努力,扬州职大的原创文艺紧跟时代步伐,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特色品牌。该校为沿湖村谱写的“村歌”《最美沿湖村》得到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交相称赞;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作的歌曲《向前》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校园歌曲工作坊》节目;《扬州》《烟花三月等你下扬州》等歌曲在主流平台展播。
“今后,我校将继续深挖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整合大运河文化资源并持续优化,形成运河文化、运河思政、运河研学全链条,细化课程建设的思政元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助力学生培养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马顺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