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与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教育实验与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镇西

最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个短语火了起来。比如,我接到好几个论坛的邀请,主题都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实,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只是不同的时代“高质量教育”有不同的内涵。

当然,我这里说的“不同内涵”指的是现实的客观存在,而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高质量教育”的含义一直写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上,从来没变过。2021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就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指出,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教育,我们的教育必然是高质量的。

但为什么现在又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呢?那是因为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仍有市场,尽管我们可以罗列出为数不少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由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滞后,考核标准的单一,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在一些学校,本来应该以“人”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只剩下两个字——“刷题”!“内卷”之下,不但教师失去了职业幸福感,学生也失去了成长的快乐,更失去了富有创造力的精神发展。这样的教育,显然谈不上“高质量”。所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自然就迫在眉睫。

再把视野放宽一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是源于国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呼唤。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时强调:“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既然“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那当然包括教育。

那么,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意思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套用这段话来说教育,“增长率”自然就是“升学率”,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协调”之于教育,就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甚至畸形的发展;经济发展的“绿色”指的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的教育则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生命健康包括心理健康为代价;“开放”对教育而言,就是教育要有国际视野;最后,对教育来说,所谓“共享”不就是“教育公平”吗?所以,对教育我们可以这样说:不能简单以升学率论英雄,必须实现核心素养成为第一动力、全面发展成为内生特点、生命至上成为普遍形态、国际视野成为必由之路、教育公平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这不就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吗?

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然有许多路径,但新教育实验是可以选择的路径之一。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教育公益项目,参与者不需交任何费用,学校也不用交任何“课题管理费”。其门槛就两道:第一,有真正的教育理想和情怀,认同新教育理念;第二,愿意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行动去践行理想。

新教育实验以其草根性、公益性、行动性吸引了全国千千万万的教育者。20多年来,全国已经累计有近9000所学校、800多万师生自发参与。新教育实验“从理想主义的研究转变成为现实主义的耕种”,它作为影响了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等多个层面的民间教育改革,着力于在一线教育现实中引领“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说新教育实验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教育改革行动,一点都不夸张。

了解了新教育实验的大致情况,估计也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说“新教育实验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

新教育实验当然不会简单以升学率论英雄,如果仅仅追求升学率,那么十大行动中,除了“构筑理想课堂”,其他九大行动都是多余的。而新教育十大行动的推出,就是对“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的彻底否定。

高质量教育必须让核心素养成为第一动力,因为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纵观新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行动主张,无一不与人文底蕴(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科学精神(新科学教育)、学会学习(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建设数码社区)、健康生活(新生命教育)、责任担当(新公民教育)、实践创新(无限相信师生的发展潜能,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六大核心素养相吻合。

与只注重分数的低质量应试教育不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内生特点。在这一点上,新教育实验所有行动覆盖了党的教育方针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方方面面,比如新教育的伦理学基础是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十大行动之一的“推进每月一事”,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人。

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所谓“经济增长”,而要提倡“绿色发展”;反观低质量的应试教育,则是以学生的健康乃至生命作为代价来换取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一种畸形的教育!高质量教育必须强调生命至上,因为如果孩子视力下降、睡眠不足、体质虚弱甚至生命丧失,那么无论多么“辉煌”的“教育成果”都等于零。而在这方面,新教育实验的新生命教育正是以生命至上为理念,努力拓宽师生生命的“长宽高”,让“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成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信念。

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对教育而言,所谓“开放”既指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更指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因此,国际视野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的“聆听窗外声音”之“窗外”,也包括整个世界。新教育实验一开始就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我们每一年都要举办一个国际论坛,邀请全球各国的教育同行一起交流切磋共同关心的教育话题,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与经验,将中国的新教育理念传播出去,也从世界汲取更丰富的先进教育理念。新教育实验面向世界也不只是面向发达国家,还包括发展中国家。2023年11月,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举行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开幕式。这次研讨班主题为“高素质教师,高质量教育”,来自匈牙利、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智利、埃塞俄比亚等17个国家的26名教育官员和专家共同参与本期项目。

对新教育实验而言,教育公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理念上,新教育的哲学基础就是人本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不只是城市名校,更多的是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之一就是“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因此我们对包括西部在内的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格外关注,启动了中国乡村振兴行动,给予薄弱地区的薄弱学校以更具体的教育扶持。最近,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与华为合作,建立了新华云数智平台,这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希望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中国广大的边远地区,让尽可能多的师生都能享受到。

新教育实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并非沙盘推演,更非纸上谈兵,而是已经被许多实验区验证的事实。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是践行新教育实验最早的区域之一。自2005年9月起,海门教育人追随新教育,守望每一个日子,坚守每一间教室,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变成了每一个学校的日常生活,让海门师生享受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海门教育质量获得了持续的攀升,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成果全面开花。除了分数,海门人所收获的还有远比高考、中考佳绩更丰富的成果,尤其是师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他们幸福完整的成长生活。

如果说海门教育是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新教育实验的典范,那么地处川陕交界处的革命老区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则通过新教育实验改变了区域的教育生态,同样取得了看得见的累累硕果。旺苍是2018年才加入新教育实验的,一上路他们便稳扎稳打,真抓实干。他们的策略是:专家引领、行政推动、片区联盟、一校一品、整体推进,实现了书香校园氛围提升、全民阅读能力提级、师生共写水平提质、构筑理想课堂提效和新教育实验与县域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我多次去过旺苍县,去看过一些地处山区的新教育学校。一位校长说:“新教育让全县师生生长出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是新教育让孩子眼里光更亮,老师心中爱更深,学校发展势头更强。”

所有新教育人都熟知新教育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里的所谓“收获”与“奇迹”,套用现在比较热门的表述,就是“教育高质量发展”。

但对新教育实验而言,从终极目标来说,“高质量发展”的还不是“教育”,而是教育背后的人——孩子。

有人曾经问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

朱永新老师回答道:“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新教育培养的孩子的模样,这也是我们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

(作者系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