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幸福的源泉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幸福的源泉

——2023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完美教室论坛点评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王领琴

关于如何缔造完美教室,我曾经提炼出“文化立魂,人格成长,阅读先行,立足课堂,研发课程,家校合作”6个核心要素。但缔造完美教室并没有标准答案,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23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完美教室论坛中,10位教师的精彩叙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带来了新的启发。

坚定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缔造路径

“以文化人”,与建设“学校文化”密不可分。而“学校文化”中的大多数内容,都可以用来构建“教室文化”。比如,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杨柳小学宋老师班上的生源比较复杂,但她从学校文化中汲取灵感,用“向阳花”打造班名、班歌、班训、班级愿景等,激发孩子们向上的力量。

对于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的梁老师而言,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营建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圈,那里有规则、有鼓励,有阅读、有课程,有引导、有欣赏,还有她用心打造的班级环境。

缔造完美教室的关键因子是人格培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教育倡导的“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就是最接地气的回响。我们从福建省厦门市梧侣学校邱老师和全班学生的书信交流中感受到她“以德育人”的信仰,这里的“德”不仅是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还有崇高的师德。

坚守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

新教育认为,晨诵是我们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小学的施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带领孩子们吟诵四季童谣。随着年级升高,她又和孩子们在金波、金子美铃、“天真的怪老头”谢尔的诗歌中相遇相知,开启古诗词之旅。江苏省徐州市新教育学校的陈老师和学生们同样坚持日常阅读。哪怕在疫情期间,他们依旧用诗歌开启一天的生活,用经典滋养生命。这就是晨诵的魅力、经典的力量。

午读,是孩子们在每天中午阅读符合自身年龄段的书籍。老师们都认为要“把最美好的童书献给最美丽的童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北关小学的彭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化身“故事妈妈”,一学期给孩子们读了50本绘本。3年来,他们坚持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书,用阅读不断丰盈内心。

暮省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年龄段侧重不同,比如低年级以写绘为主,中高年级用文字表达阅读所得,师生之间则通过日记、书信等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河北省秦皇岛经开区第二小学向日葵班的“小青蛙解压本”是师生共写、传递故事的工具。3年来,赵老师坚持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30封信连接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新教育人常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晨诵午读暮省记录着一间教室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这些日子不断积淀下来,就成了岁月。

坚持用课程营建生命成长的浓郁氛围

新教育认为,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朱永新教授对教室还有个形象的比喻:“教室就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的田老师说:“孩子们入学以来,一直在穿越课程。入学课程、食育课程、农历课程、新闻课程、PBL课程等让孩子们个性飞扬。”田老师介绍的两个PBL课程让我们感受到:课程研发基于问题;课程实施注重情景的设计、学生的主动卷入;课程呈现的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学习形态,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河北省石家庄市育英小学的张老师结合学校文化主旨,研发了“花儿与少年——榜样课程”。张老师将“走近榜样”“演绎榜样”“成为榜样”几个主题串联成一个长线课程,融入张桂梅校长、航天英雄等元素,让课程目标更接近“小蒲公英”们勇敢、坚毅、追梦的特质。

优秀教师都是通过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在此我还有三点友情提醒——

一是一个“课程”不等于一两次的“活动”。不少教室里都设有生日课程,如果只是买个蛋糕热闹一下,还不能算“擦亮日子”。新教育生日课程源于“生命最大的渴望就是被看见”这一理念,一首生日诗、一个小小的仪式、一件亲手制作的礼物或是老师一个亲切的拥抱,比一个蛋糕要更有意义。

在研发课程时,不妨用课程开始时的仪式、课程结束后的庆典“擦亮”平凡的日子,用阅读、探究、聆听、实践等方式串联起师生共同穿越的一段旅程。比如围绕“培养卓越口才”,海门区能仁小学施老师研发的课程中有第一阶段的课文精彩片段诵读、第二阶段的“我是小小演说家”展示、第三阶段的“我是小先生”分享,每个阶段都有展示、反思、表彰。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田老师研发的“跟着诗词游杭州”课程包含了查阅诗词地图、制订路线规划、撰写导游词、专题试讲、真实出行等多个环节,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二是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不可或缺。新教育认为,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为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提供了方向。因此,追求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努力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就是在促进新课程更好地落地。

三是科任教师的力量必须重视。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缔造完美教室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要团队合作、学科融合,用新教育的话来说就是“专业交往”。其中新父母也是缔造完美教室的重要力量,我们不妨让新父母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科任教师,帮助孩子开拓不一样的世界。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的地方。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汇聚在伟大事物周围,编织诗意的生活,让教室成为生命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