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传承百年香溪文脉,创建特色智“慧”品牌
■通讯员 戴雯琦
图为该校校园一景
图为该校悦读亭
图为该校教师参与读书沙龙活动
图为该校学生在物联网种植平台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图为该校学生参与苏州市硬件创意编程人工智能现场赛
图为该校学生在美术课堂练习绘画
图为该校学生在信息化课堂进行合作探究
古城苏州西部天平灵岩山麓,有“吴中第一镇”美誉的木渎坐落于此。望胥江,枕香溪,秀冠江南的木渎镇中心地段,一所拥有丰富人文底蕴的百年老校——苏州市吴中区香溪路实验小学傲然矗立。
仰天平灵岩之深秀,承香溪胥江之灵动。香溪路实验小学创办于1908年,经历近百年风雨洗礼后,于2006年8月迁至现址——苏州市吴中区香溪东路8号。2022年3月,学校由“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更名为“苏州市吴中区香溪路实验小学”。几多风雨,几多变迁,香溪路实验小学在百余年办学史中吸纳和传承,发展与创新,一代又一代香溪人奋发接力、呕心沥血,这所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启迪智慧,培养兴趣,打好基础,全面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的题词赫然立于教学楼醒目处。“让每一个学生‘慧’起来”的教学理念,植根于每一个香溪教育人的脑海和心田。
如今,富含历史底蕴又极具时代特色的“通慧”精神已成为香溪路实验小学寻求内涵发展的行动指南。“团队引慧,科研启慧”重在教师队伍培养,“开启慧心,引导慧学”重在打造特色课程,“培养慧质,养成慧行”重在构建教与学新型课堂形态……“慧”举着眼于成就“聪慧”学生,让每一个香溪娃采撷“慧”果,为人生奠基。
1 队伍锻造:团队引慧,科研启慧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发展第一动力,教育科研是撬动教师队伍水平提升的关键支点。如何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打造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香溪路实验小学依据教师成长路径,制订了梯队培养策略。
教师研修:完善教师工作坊体系,促进教师发展。“十三五”期间,学校以“慧教育”为主题,积极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以教师工作坊为阵地开展系列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热情,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工作坊研修主要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展开,涵盖学术提升、学生管理、个人成长等内容。
为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订购各类专业书籍,开展香溪沙龙、阅读分享会、笔耕成长营等活动。教师们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泛阅读教育书籍,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科特点,畅所欲言,开启一场又一场心灵与智慧的碰撞之旅。
此外,香溪路实验小学坚持“教学评一体化”推进,激励教师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以新课改评价标准上好每堂课,听好每节课,评好每节课,反思好每节课,以系列优质高效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青蓝工程中,新教师在师傅引导下、同伴交流中,不断磨砺、提升自己;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上,青年教师以过硬的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获得认可;在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评选、吴中区学科带头人评选、区评课选优比赛、名师智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等活动中,获奖教师用行动为年轻教师诠释榜样的力量。
此外,学校各教研组在教学科研例会中牵头引领,深度思考,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助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育问题为导向,开展融合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
课题引领:推动生活场项目研究,助力学生发展。基于校情、教情、学情,香溪路实验小学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市级重点课题引领下,香溪路实验小学推进生活场课程项目研修,引入和构建生活场,开展实践研究;围绕教育教学热点话题、教育教学研究热门方向、教师个人研究特长等确定专题内容,注重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联动学习。近5年来,教师队伍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领域持续拓宽,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教师人数不断上升,教师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香溪路实验小学完成市级重点课题《“生活场”课程激发学生生成力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物候观察教学活动设计与研究》等多个课题。2023年,学校申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慧”教育学校品牌创建的实践研究》并获立项。
近3年来,香溪路实验小学教师发表论文300多篇,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奖达500多人次。在2023年第十一届吴中区评课选优活动中,学校3位教师获一等奖,5位教师获二等奖。截至目前,学校有吴中区名教师1人,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吴中区学科带头人15人,吴中区骨干教师26人。
不断优化的师资结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进一步助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2 课程创新:开启慧心,引领慧学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创建“慧教育”品牌时,香溪路实验小学将课程研究视为品牌核心,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在原有资源基础上不断创新,建构独具特色的“慧课程”。该课程主要分成三部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和活动课程研究。
首先,香溪路实验小学以课堂教学改造为基本路径,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着力打造“审美课堂”。
其次,学校以学科内整合与跨学科融合为主要路径,进行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再造和结构改造。这一过程基于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科课程标准操作化、层级化分解为支撑,以国家课程教材为依托,旨在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结构。例如,三年级联合语数美劳等多学科,共同完成“笔筒”活动课程。由劳技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笔筒,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笔筒的美化装饰,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核算笔筒成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为笔筒创编广告语,最终形成完整的系列课程。
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香溪路实验小学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进行活动课程研究。学校以物联网平台为载体,开展多种活动类课程;组建综合实践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市级活动。
当前,香溪路实验小学的办学取得丰硕成果。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江苏省珠心算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子棋特色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特色校、苏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见证着学校骄人的办学业绩。
3 课堂重构:培养慧质,养成慧行
“慧”课堂陶冶出“慧”学生。慧课堂的形态应当是什么样?香溪路实验小学尝试构建4种“慧”课堂形态,分别是自主课堂、审美课堂、探究课堂和信息化课堂。这些课堂形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全面考量各学科特点、学校课堂现状以及学生发展状况。
自主课堂。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因此,学校积极构建“自觉接收—主动探索—能动创造”自主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把自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使他们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审美课堂。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审美不只是美术课的“专利”,语数英等课程都与美育密不可分。香溪路实验小学打造多种审美课堂教学方式。比如激发法,即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互动,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导入材料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又如玩味法,即品味课堂主题,引导学生投入情感、进行品味,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审美过程。
探究课堂。学校建有创客实验室和物联网平台,这些都是探究课堂的重要载体。传统课堂教师常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探究课堂则能弥补这一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培养了互相协作的团队意识。探究课堂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单线灌输为双向互动,化单向吸收为多向交流。
信息化课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要“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学校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课堂进一步拥抱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信息化在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慧”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慧”课堂的研究和尝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智慧美教师,乐育塑英才,香溪好少年,慧学展风采。面向未来,香溪人将凝心聚力,办好学校“慧”教育品牌,砥砺前行,争创区域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