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省各地陆续开启“两会”模式,针对各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内容的表述,与会代表委员们集智聚力——

为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潘玉娇 董康

自1月12日起,我省各地陆续开启“两会”模式。各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内容的表述,既对2023年度相关工作进行了高度总结与概括,也就新一年里如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有力部署。与会的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倍感鼓舞,集智聚力,积极谋划。

优布局,扩资源,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3年,全省各地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32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认定,12个县(市、区)接受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全省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0所,新增学位数99470个,建成1600个义务教育集团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在2024年各设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资源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依然是未来一年的重点工作。

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实施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支持幼儿园办托,深化义务教育学校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无锡市2023年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31所,2024年开工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4所、幼儿园9所,加快建设4所优质高中;常州市将2024年“新改扩建学校43所,新增学位1.13万个”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苏州市2023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4.6万个,560所公办中小学校教室全部装配空调;宿迁市2023年新改扩建学校23所,增加学位4.1万个,2024年明确“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

“我们要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常有优学’工程做实做强做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常州市人大代表、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联合党总支书记李伟平说。据介绍,目前,常州市有集团化办学核心校161所,成员校642所,还与外省市2所幼儿园、3所小学结成跨区域教育集团。李伟平认为,在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学位供给、让新老市民子女有学可上的基础上,常州市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还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老百姓子女上好学。

“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名校集团化办学紧密度和覆盖面,促进常住人口子女入学便利化。”苏州市政协委员、省常熟中学副校长朱震说,“由名校带领其他学校在教育理念、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统一管理,实现师资、设施等优质资源共享,能够使不同学校的学生都享受名校资源。”

抓重点,强民生,

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大学毕业生就业如何保障?怎样为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这些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教育民生问题,也被一一列入2024年各设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遵循。

2023年,南京市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2448场次,建成服务大学生求职“宁青驿站”25个,在宁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4%,城镇新增就业23.1万人;苏州市2023年开展“校园苏州日”专场招聘会500余场次,引留高校毕业生17.5万人,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1万个……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针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代表委员们因地制宜,频出“亮招”。

“我们在抖音平台做‘直播带岗’已有两年。经过这两年的观察,以及我履职期间到企业调研发现,当前就业形势虽不算景气,但高技能人才等岗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常州市政协委员、常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霞说。她建议,政府层面,要引导在常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高校层面,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社会层面,需要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建设分阶段、全覆盖的高质量就业指导体系。

2024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在全市中小学配备专职校医和心理教师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规划青少年儿童“明眸皓齿”行动实事项目,加强少儿近视防控与牙齿保护。苏州市人大代表、该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薛法根对此深有感触,“我们要加强学生在校学习中户外运动的常态管理,抓实在年度体检、体质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发布学生年度健康指数,以此引导与推进学生健康教育行动,真正让每个学生拥有‘明眸皓齿’的健康体魄。”

“不论是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学校德育工作,都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平台,要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正式的志愿服务场合,让他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真正地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助人的乐趣。”连云港市人大代表、民进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市新海初级中学副校长朱海燕在该市“两会”上建议,设立每月“志愿服务疗养日”,让学生暂时放下书本,走出课堂,拥有一个参与志愿服务、得以休闲放松的时段。学校可协同志愿服务组织、社工机构等制定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人生目标。

促融合,求突破,

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院校的责任所在,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之一。新的一年里,高校如何积极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方向,列出了计划。

南京高校资源集聚,2024年,该市将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引进战略科技领军人才和紧缺型产业人才,建立健全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联合引才聚才等机制,更大力度推动校(院)地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无锡市在新一年将深化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市校合作,建成启用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常州市将进一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超5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30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500件以上,把常州新能源产教融合体建成全国优秀样板;扬州市2023年建成投运扬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种子创新研究院等,开工建设扬大高邮湖校区,2024年将进一步推进科教融汇发展;宿迁市2024年计划为企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6000人以上……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陈正宇表示,新一年,学校一方面将以健康管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跨境电商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南京智慧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和南京工匠学院等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将以“市—区—街道—社区”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网络为抓手,发挥南京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作用,深化系统办学优势,打造特色亮点,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高全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作用。

“我们将强化基础学科的战略地位,凸显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创新引领,着力在生物制药、纳米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同时推动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谈到2024年学校重点工作,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吴嘉炜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