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贯通”,人人出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七个“贯通”,人人出彩

■苏益南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供给侧,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七贯通”协同育人模式,树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贯通的育人理念,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政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每一位学生;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贯通、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贯通的育人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德技交融”的成长路径,服务每一位学生;建立多元性评价与单一性评价贯通、人人出彩与服务国家战略贯通的育人导向,为每一位学生实施“知行融合”的个性评价,考核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心中有爱、眼里有识、手上有技、脚下有行,以科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以家国情怀成就美丽人生。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育人”,为每一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一是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学校建立“导师主导、学生主演”的成长模式,每一位新生自主选择一位导师,导师三年全程指导,从思想、专业、学习、心理和职业规划五方面下功夫,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指导计划,一体化指导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践、职业技能竞赛、课题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等内容,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实现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贯通。二是量身打造,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方案。树立“课政融通、德技融汇、知行融合”的成长理念,建立“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必修+选修”两个层面的课程体系,教师开发“融通岗课赛证、融汇课政德技”的五类必修课程,学生在100多门选修课程、600多项实践类项目中选择搭配不少于5门德育类课程、10门专业类课程、2门体育类课程、4门美育类课程、3门劳育类课程,形成“规定课程一丝不苟、自选项目彰显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贯通。

从“千篇一律”到“尊重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选择个性化企业首岗,赋予双元育人新动能。一是优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综合育人模式。学校创新“课堂教学生产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与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同排课表、共进教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两个课堂学分赋能个性化,对学生创新作品、发明专利、发表论文、竞赛奖励、1+X证书、荣誉表彰等项目完善“学时互通、学分互认”的制度,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贯通。二是推进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岗位任务进教材、生产项目进教案、工匠文化进教室”的成长路径,与典型企业共聘专业教师,双岗双薪,校内给编制,课外给岗位,在承担教学和生产任务的同时开展“企业元素、职业元素、教育元素”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教学。针对典型岗位的典型能力开发相对应的项目化课程,打造在生产中教学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聚焦真实生产任务,进行教材项目任务编写,突出企业元素和教学元素的有机融合。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对学生提出以案例为基础的模块化分析任务,提升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贯通。

从“无规可依”到“有章可循”,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育人评价,成就人人出彩新局面。一是实施专业素养“1—N—1”链条式考核。学校推进“任务分类考核、项目分层实操、作品分组鉴定”的成长考核,开发“聚焦1个首岗要求—分解N个关键任务—培养1项专业技能”的考核量表,延展考核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开展“每一类任务互评互检、每一个项目进阶实操、每一门课程专题报告、每一个真实作品分组鉴定、每一个学生都有毕业作品”全过程增值评价,实现多元性与单一性评价贯通。二是实施综合能力“十个一”菜单化考核。树立“真本领就业、真梦想创业”的成长目标,推出“担任1任干部、组织1次活动、参加1个社团、培养1项特长、结对1名技能导师、明确1个技能方向、参加1次技能竞赛、加入1个创业团队、完成1次创业实践、取得1项创新成果”的考核,对学生开展“综合素养+核心技能+创新创业”人人出彩评价,实现人人出彩与服务国家战略贯通。

(作者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