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强化队伍建设 筑牢教育根基
■周正祥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所追求内涵发展的学校,必须始终将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江苏省射阳中学(以下简称射阳中学)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首批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探索。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引领教师境界提升。《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出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射阳中学积极坚持党建引领,以制度的力量涵养初心,坚定使命担当,将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升师德水平,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做“四有”好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四个引路人”;塑造价值导向,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的功能,使全体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终身从教的信念,静心教书、倾心育人;加强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通过培训、讲座、演讲、征文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引领全体教师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塑造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强化监督机制,成立监察小组,制订相关规章制度,设立师德师风考核清单,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情况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机制;健全学习制度,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系统化,做到理论学习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让每一位教师都立志成为具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大担当、大气象的新时代“大先生”,真正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
构建能力素养提升体系,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除了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品性,还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处于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满足学生持续增长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射阳中学建立健全“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制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规划,引导每一位教师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依托学术研训等形式多样的专业支持,努力向智慧型教师转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主动应对挑战的学习者、复杂教育问题的研究者、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师”。同时,学校还基于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专业发展路径,优化顶层设计,细化培训措施,深化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强化自我反思,鼓励课题研究,创新教育评价,创设多层次、立体化的能力素养提升体系,使全体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的知识有系统深刻的理解,还要具备渊博的科学人文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状况,灵活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刻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业水平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此外,学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不仅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
激发向上向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时代在发展,课程在改革,学生在变化,肩负“育人兴国”重任的教师,必须不断对自身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更高要求。换言之,只有充分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才能真正使教师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进而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蓬勃发展。射阳中学积极探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自觉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青蓝结对工程”“专业引领工程”“优师培育工程”全面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全面引导教师努力成为改革者,坚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兼具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范式,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发展之路,争当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学校鼓励教师努力成为实践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既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又要自觉主动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勇于革新,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磨练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引领者,以高远目标为方向攀登职业生涯高峰,以先进理念为引领走在时代前列,以教研合一为突破促进专业发展,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塑造教育特色;努力成为指导者,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导师制”的效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从细微处着手,真诚关爱学生,为学生成人成才指明方向;努力成为学习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做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总结反思,让经验和收获成为能力提升的阶梯。
彰显道德品质关怀力量,增强教师幸福体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高,学校作为教师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仅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更要为全体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在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基础上,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射阳中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人性化的生命关怀,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积极创设现代化智慧型校园环境,为教师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建设学校精神文化体系,丰富教师精神生活内涵,常态化开展素质拓展、节日庆典等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价值认同,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建立系统化的人文关怀机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普惠性的工作与生活便利,如给教职工提供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定期组织健康体检等,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主动将个体生活融入学校集体之中,逐步培养主人翁意识;健全学校干预介入机制,在征得教师个人同意的前提下,主动关怀教师的社会生活,如给教师送上温馨的生日祝福,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教育学术团体,拓宽教师的社会视野,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推动教师的社会化成长,进而使教师将积极的社会体验和正向的价值情感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宽视野,探索有效路径,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造就基础教育的教育名家、“大先生”筑牢根基,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江苏省射阳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