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坚持开辟“人才特区”,打造多元教师队伍——

做大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通讯员 汤星

1月5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第四届人才大会暨第六届“青年学者松山论坛”。现场,该校新增的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各获得10万元奖励。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160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会议。

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坚持开辟“人才特区”,对紧缺人才实行“一院一策、一人一议”,打造人才“蓄水池”;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行“低职高聘”和教师分类评价,打造多元教师团队,为人才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推动校企人员双向奔赴。“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表明,人才是强校之基、发展之要和竞争之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谢永华表示,学校诚挚邀请海内外青年英才走进南工、加入南工、留在南工,在南工这片职教沃土上施展才华、成就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很荣幸回到母校参加人才大会,并受聘为名誉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夏志杰动情地说。他曾就读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前身南京机电学校,这段经历让他受益终身。如今,夏志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此次受聘南工名誉教授,他将带领学校青年博士,组建智能制造科研团队。

2019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该校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设置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本科专业,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重点引进应用型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目前,全校博士研究生34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2017年的8.6%提高到39.3%。

周荣晶是2023年11月新入职的教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超精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南工机械工程学院专门设立了智能制造工程和装备智能化系,培养未来精密制造产业的高端人才,与我的专业非常契合。”周荣晶表示,学校为各类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人才公寓等政策支持,设立年薪制、校聘副教授制等薪资待遇供灵活选择,为新进教师提供良好平台的同时,也免去了大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高度重视青年博士师资的技能培养,成立了涵盖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的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把全校340多名青年博士教师编入“大师工作室”团队。团队成员第一年内须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跟着“技能大师”技能训练半年。该校人事处处长张莉告诉记者,“技能大师+青年博士”已成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一批名校博士成为既能“堂上讲理论”又能“下厂做实操”的“双师型”教师。截至目前,该校培养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团队4个、省级团队32个,“全国技术能手”11人、“省技术能手”5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2%。

刘龙龙曾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发的一名工程师,如今任教于南工航空工程学院。他和同事梁婷组队,在2022年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获得金牌,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学校10万元奖励,由他牵头的飞行器应用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步成立。2023年,由刘龙龙和同事共同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赛项中获得金牌,学校也奖励指导团队10万元。

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带领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教师杨小翠是名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入校不久就展现出了不俗的科研实力。但“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经历,让她明显感觉到技能是自己的短板。进入“全国技术能手”赵荣幸大师工作室后,她学习了数控加工等实际操作,对科学研究、学生指导都有助益,“希望未来能继续精进技能,将手头的项目转化为更多成果。”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