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修炼自我,教育才可以不同
——读张祖庆《教育可以不同》
■俞永军
《教育可以不同》
张祖庆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一直默默关注张祖庆,不单单因为他任教语文学科,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还有他独具魅力的教育理念和与众不同的教学主张。“好的教育需要适度创新,好的教育也不排斥适度表演,但是好的教育,更需要在日常教育场景中以最朴素的方式存在。”“一旦师生认识到:作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作文是存在的证明,作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师生都会将写作文视为一种需要,如此,作文就不难教了。”他的一些真知灼见,鞭辟入里,耐人寻味。
近年来,张祖庆的身份一直在变。何故?如今,我从他的新作《教育可以不同》找到了答案。尽管他一直在变,但其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一直埋藏于心底,直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本著作是他不断修炼自我的结晶,他从教育思辨、功底修炼、进阶之路、教育视野等多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自己对于教书育人、教师成长、学生素养发展的教育思考和实践心得。他充分挖掘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另一种样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学习与借鉴的新路径。
修炼内心,保持平静
周国平写道:“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随着年岁增长,人的生命会越来越精神化。”的确,饱胀的生命力会成为某一个阶段的主旋律,但这并非生命的全部。人只有在安静之中,才能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张祖庆在《学生天天在过节,哪有时间去读书》写道:“学校是师生生命栖居之所在。生命需要热闹,也需要安静。在安静中积蓄能量,生长智慧;在热闹中释放激情,分享智慧。倘若我们的校园自始至终都处于极度亢奋之中,师生就容易被这种亢奋所伤害。”当下,不少学校开展的活动,一个节庆紧挨一个节庆,整个校园人流如织,热闹非凡。“任何生命的成长都是在静默中发生的。细胞分裂、血液流淌、身体长高,抑或种子发芽、花朵绽放、果实生成,都是在静默中完成的。‘万物静默如谜’,万物生长如谜。生长从来是静悄悄的,并不需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更不需要喧哗与躁动。”张祖庆一再强调,生命的成长需要安静,因此,我们的校园有时就得安静,我们的课堂有时也得安静。
修炼技能,远离形式
如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已成常态,但它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比如教师明明可以理直气壮地站在学生面前,当众朗诵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可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不加思考地选用其他教师事先录制好的微视频来代替。恰如张祖庆在《警惕新繁琐主义对教育的戕害》一文中所写:“这种新技术环境下的新繁琐主义,实际上是新时代的形式主义,新繁琐主义直接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儿童。我们的课改,打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旗号,做的可能是违反学科规律、教育规律的事,这是极为可怕的。我们不反对新技术,如果新技术运用得当,可以让教育事半功倍、如虎添翼。我们反对的是唯技术、伪技术的新繁琐主义,以及新繁琐主义对教育的戕害。”
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研究之上,要通过自身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有一次,张祖庆在长春上公开课,执教《灵犬莱茜》,结果长春一位老师把不该预习的内容全部告知学生,原本让孩子猜一猜的内容孩子几乎脱口而出,这些孩子甚至全都看过关于这篇课文的电影。再上下去,恐怕也是自欺欺人。张祖庆当机立断,将“猜一猜,读一读”立即换成“尝试回忆,二次阅读”,效果非常理想。
“一个教师唯有把课堂当作大地,才能从自己的课堂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这些养分,不是外界提供的,而是自我获取的。提供养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学生和教师自己。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表情,每一次呼吸,都能为大树生长提供营养。”这是张祖庆《大树般立于课堂中央》中的一段话。它让我进一步明白,摒弃形式主义的唯一法宝就是要深耕课堂,多造养分。
修炼德行,尊重学生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尊重你;你不尊重别人,又岂能奢求别人的尊重?平日里,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学生给教师起绰号,有的教师兴师动众,大发雷霆;而有的教师云淡风轻,一笑了之。我非常欣赏后者。张祖庆也谈及这一问题,他给出的回答是:这些孩子未必就不尊敬老师,顶多只是喊着玩玩而已,教师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曾经有位同事每讲一课就划下重点,而后要求学生背下来。一次放假前,他划了好多内容,划好后问孩子假日能不能背下来,所有孩子如同集体失语般谁也不回答。他威严地立于讲台,目光如炬,又把声音提高一个八度:“背不下来就罚抄十遍。现在还有谁背不下来?”全班同学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当时我就很不舒服,这不是强迫孩子昧着良心说假话吗?有意见就多写,背不下来就罚抄,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而张祖庆却尊重学生,尊重孩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他曾在连云港上过《神奇飞书》一课。上到一半,舞台突然断电,课件停播,话筒失声,台上一片漆黑。他赶紧让孩子离开座位,走到舞台边缘席地而坐,他用自己的原音大声喊话。最终,这堂课上得非常精彩,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依依不舍。正是因为心里装着学生、了解学生,张祖庆才能用自己的灵活应变,因时因地制宜,换来这节不可复制的成功课例。
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名成家,但是每一位教师都渴望成长。只要我们渴望成长,就是再忙再累也会挤出时间修炼自我。只要不断修炼内心、技能和德行,就一定能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大声喊出:“我的教育,完全可以与你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