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做一位“三好”教师
■马雪芳
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笔者以为,其中有“三好”,应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首先是好阅读。人有两个成长,一个是躯体的成长,一个是精神的成长。躯体的成长靠食物,精神的成长靠阅读。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教师是教育人,教育精神的成长主要靠阅读教育专著、文学名著、哲学著作。阅读教育专著,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教育“骨架”,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教学方法往往会不“请”自来。阅读文学名著,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教育“血肉”。文学名著是语言的珍宝,里边蕴蓄的思想如海洋一般浩瀚。一位教师如果不阅读文学名著,无论对自己精神素养的提升,还是对教育教学艺术的精进,都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反之,一位真正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教师,他的教育一定是有温度的,他的课堂一定是有情、有趣、有效的。阅读哲学著作,能使教师站在超越常人的高度看人生、看世界,使教师明白“人是目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语)的道理,从而使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教师还应在更高层次上明白阅读的意义,阅读不但能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更好的成长,使教育教学更有效益,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也许不一定能培养出喜欢阅读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教师一定培养不出喜欢阅读的学生。
其次是好写作。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外在的自我,一个是内在的自我。外在的自我看见的是事物的表象,内在的自我看见的是事物的本质、意义。写作,就是外在的自我与内在的自我友好交流的物化。千万不要把教师的写作想得很复杂、很神秘,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你只要把每天的教育生活如实记录下来就行。如晚上做的一个与教育有关的梦,与同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课堂上的一个小故事,教学后的反思,等等。这样的记录过了一两个学期以后,你就会养成天天要写一点教育生活的好习惯,一日不写就会感到空虚和不安。日积月累,你的点滴教育记录就会发生质变,你对教育的敏感性将明显增强,你看教育的目光将格外敏锐,你想表达教育教学观点的欲望将特别强烈。这时你就可以尝试“专业写作”了。一旦灵感来临,你提起笔来,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舒爽,不难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专业写作”是面对自己积累的大量丰富的原始教育教学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筛选、浓缩、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过程,留下的是无比珍贵的只属于你的教育财富,任何外力都剥夺不了,另一方面又向世间的教育宝库增添了一份你的贡献。
第三是好思考。我们说人是万物之灵,这个“灵”其实是指我们人类独有的奇妙的思想。一个教师,你尽可以在学校里忙碌、在社会上交往,但你必须经常“回到自己”,想一想在你的教育人生里到底要的是什么,想一想在你的教育人生里能够得到什么。把你的这些教育思考记录下来,就能逐渐形成你的教育思想。当然,这里的教育思想,仅指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持之以恒,你就会养成过“内在生活”的习惯。一个常常“回到自己”,与自己作友好交流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当你养成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习惯以后,教育思想就一定会时不时地光临你的脑海。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当然,思想是稍纵即逝的东西,你得随时做好准备,记录是迎接它的“崇高仪式”。记录教育思想没有固定的时间。根据笔者的体会,有时是在开会的时候,有时是在听课的时候,有时是在坐飞机的时候,有时是在喝茶的时候,有时是在临睡的时候,等等。往往是一来灵感,我就赶紧提笔在笔记本上或在什么书上、纸上记录下来。因为我知道思想这东西来无影去无踪,不及时记下,过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每天晚上有靠在床背上阅读教育专著、哲学著作、文学名著的习惯,往往是在这个时候富有教育思想的话语纷纷向我奔涌而来,自然都被我一一“捕捉”后记录在书籍的空白处。故凡我读过的书,没有哪一本是干干净净的,页面的边角都记满了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把这些文字转移到我的“手记本”上。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是自己教育生命的结晶,它们会在以后的教育人生里指导我们走向诗和远方。一位爱思考的教师,能把原本似白开水一样的教材上出茅台酒的味道。
一位好阅读、好写作、好思考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学识丰富、风趣幽默、爱生如子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而学生一旦喜欢上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作者系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总校教学管理部部长、总校美好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马雪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