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上的援疆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帕米尔高原上的援疆人

——记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教师吴斌

■本报通讯员 蒋丽琼 过林燕 见习记者 方欣

12月19日,是吴斌的35岁生日,也是他在新疆过的第一个生日。当天,他通过线上会议向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领导进行了援疆支教工作中期汇报。“我在这边挺好的,较好完成了原定中期计划,还提前完成了新专业的申报工作。”吴斌在屏幕那端开心地说。

“我对新疆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一直憧憬能够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今年7月,看到学校发布援疆支教通知时,我立刻报了名。”吴斌说。经过层层遴选,他如愿在8月23日踏上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土地,在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跨越山海,

奔赴“故乡”接续奋斗

新疆对于吴斌来说,既是远方,也是“故乡”。20世纪50年代末,吴斌的祖辈离开江苏,远赴新疆支边,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回到江苏。出生在江苏的吴斌从小就听着父母讲新疆的故事长大,对祖辈奋斗过的热土心生向往,憧憬着能够在那里留下自己的足迹。

然而,吴斌的女儿刚满4周岁,很多人对他选择此时远赴新疆支教感到不解,吴斌坦然地说:“我的祖辈曾建设过新疆,建设新疆也是我的梦想。”祖辈父辈的承诺在“变与不变”之间传承,支援新疆建设的方式虽然在变,但建设大美新疆的“山海情”从未改变。

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紫外线强烈,这对一个常年生活在常州的人而言十分不易,但吴斌从未叫苦叫累。援疆半年多时间,吴斌瘦了20多斤,皮肤也被晒得黝黑,但他却乐在其中。“这健康的肤色是这片纯净的土地赠予我的礼物。”吴斌笑着说。凭着这份质朴的援疆情感,他用足了心、铆足了劲,展现担当。

引入资源,

用心用情育“青苗”

作为一名专任教师,课堂教学是吴斌的本职工作。本学期,他主讲了《砌筑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制图》3门专业课程。班上的80多名学生均是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及专业基础薄弱,是吴斌开展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

为此,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诵读新疆简史,鼓励他们多说普通话、敢说普通话、爱说普通话。课堂上,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中国超级工程珠港澳大桥等“搬到”学生面前,开拓他们的眼界。

目前,吴斌已带领30余名学生围绕智能建造知识与技术研习开展各类社团活动10余场。他自主开发“浓浓援疆情,走进江苏建筑”训练项目,让智能建造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依托江苏城建职院的智能建造3D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平台的资源优势,吴斌还主动承接克州职院“3D打印学社”指导工作。在指导社团的过程中,吴斌还发现了两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主动提出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鼓励他们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青年。

鱼渔同授,

助力办学提质增效

初到克州职院,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短缺、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是吴斌最大的感受。在摸清具体情况后,吴斌明确要在这些方面开展工作,他充分发挥江苏城建职院扎根行业办学的丰富资源、人才和智力优势,将学校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引入克州职院。

“首先要在办学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吴斌说干就干,在克州职院校领导的支持下,吴斌顺利完成了2024年自治区级建筑施工虚拟现实实训教学中心申报、对口援疆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职新专业申报。他还依托江苏城建职院博士团队、教学名师团队和各类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积极筹备新疆建筑工匠培训就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带动克州建筑人才梯队建设。

吴斌还主动申请与克州职院3名年轻教师进行青蓝结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他们指导。依托“师带徒”听课评课活动,吴斌通过课前辅导、随堂听课、课后点评等指导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让新的技术技能真正‘留下来’。”吴斌说。他充分发挥江苏城建职院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师资团队等优势,依托其“砌筑金牌教练团队”,通过远程连线、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克州职院年轻教师迅速提升砌筑实操技能水平,帮扶带动克州建筑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带不走”的建筑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