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书写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答卷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破解发展难题——

聚力书写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答卷

■本报通讯员 吴昊 周建美

日前,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牵头发起的工业互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这是今年以来该校牵头成立的第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对新时代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出的新要求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出的新需求,常信院创新思维,积极破题。

专注工业互联:

80%科技服务面向“智改数转”

中标工信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编写,成为江苏省“五星级”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这是常信院围绕江苏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打造“1650”产业发展等六大体系的最新成果。

“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专业优势,将科技服务主战场锚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构建‘平台—团队—成果’科技服务体系,致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服务的同时,以科研反哺教学,立体打造‘科教融汇’的常信方案。”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陶大伟说。

常信院建设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中心,建成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技术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研究基地,集成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创新培育。依托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该校面向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数字乡村等,集聚校内优势力量,引进社会优质资源,组建8支省级以上创新服务团队,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一院一区、一院一镇”“常信博士企业行”等活动。今年已为500余家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数字化智能化诊断服务。

在团队化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常信院联合名企,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制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开发底层应用技术与产品。“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同时,还‘变身’课堂教学案例、实习实训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生技能培养,实现了科技攻关应用技术与课堂使用前沿技术的双向奔赴。”该校科技处处长宋卫说。

深耕产教融合:

80%办学项目与工业企业共建

近日,常信院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自动化类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并获推至教育部。今年以来,该校聚焦打造互利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思路、机制、举措,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今年以来,我校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邀请企业和知名高校共同参与,实质性汇聚产教资源,实现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协同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端技能人才。”常信院校企合作处、就业处处长邓志辉说。

锚定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常信院在帮助上游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下游企业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切实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据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周玥介绍,在校企共建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招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和实习实训,企业提供培训必需的实践岗位、培训设备和相应的福利待遇,共同负责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校企双方共建职工培训基地,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升级、项目攻关和员工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下,我们努力实现资源共建、举措共推、成果共享,互利共赢。”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建俊说。

力促精准就业:

80%毕业生就业于工信领域

近3年,常信院先后与100余家企业开设订单班200余个,累计定制培养学生5000多名,大批学生实现毕业即高质量就业。这离不开该校聚焦工业互联网,对每个专业群提出“绘好产业对接4张图”(专业定位图、课程体系图、实践教学图和人才培养模式图)的要求。

“4张图明确了不同专业群所对接的行业岗位、技术技能需求、核心素养、专业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的达成与评价方式,使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和就业导向,服务毕业生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敏介绍说。

同时,常信院与名企合作,共建6个现代产业学院和12个双主体学院,借力企业技术、人才优势,聘请400余名行业专家、产业教授、名师巧匠等来校开设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技的同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实施方案。如该校入选江苏省202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的生产实践项目,结合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岗位要求,组建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教学实施部和学生服务部。“在这种机制下,校企双方联合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企业定制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吉勇说。

为全力保障学生“好”就业、“稳”就业,常信院还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常态化开展校领导带头走访、联系就业(实习)基地,与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在合作企业全面建设就业基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行业重点企业和优质地方企业主动来校招聘。“我们不断发掘就业岗位资源,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全力为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暖心护航。”该校党委书记成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