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学校 刘宏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其思维的活跃度,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运用线上教学平台,

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由于课堂教学存在不足,在课后运用线上平台进行补充的混合教学方式。“双减”政策下,小学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科学合理地开展混合式教学。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在教学期间,如果发现在讲解完单元内容之后,依然有较多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存在疑惑,教师就可以考虑实施课后线上的延时教学,并进行对应的线上测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需要减免课后作业,避免为学生带来过重的课业压力。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对事物有了探索的好奇心,“乐学”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探究,这时学生会说:“圆形的车轮可以保证在骑车时不会颠簸。”还有的学生说:“这样骑车时不会觉得太累。”教师可以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说说为什么圆形的车轮不仅不会让骑行变得颠簸,还不会让骑行者觉得累?”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出直观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先搜集好不同轮胎的运动视频,让学生观看,最后引入结论:因为在骑车的过程中,其他形状的车轮会使人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能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上,因此才会颠簸。

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入。

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既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也需要师生之间保持有效沟通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比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内容时,出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等名词概念,小学生记忆此类抽象的定义会有一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定义,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绘制知识结构图。随后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探讨,从学生作品中挑选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图,再将其上传到智慧课堂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评价,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制作和对照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后面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在教学中采取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