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田间地头,矢志“富民兴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扎根田间地头,矢志“富民兴村”

——灌云县下车镇茆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旻的故事

■本报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刘牧涵 唐小芳

改造村西侧一条长1.6公里的道路,援建路灯300盏,整治“五堆”1200余吨,拆除废弃圈舍3500平方米,清理河道沟塘12000平方米,栽种绿化植物3000余株,改造旱厕300余户,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近190万元……2021年11月,南京审计大学教师林旻从后方单位来到灌云县下车镇茆庄村挂职锻炼,成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他用以人为本的真诚和落到实处的改变,为茆庄“富民兴村”贡献“南审力量”。

“我到村里的第一天,村书记带我从村西边的一条烂泥路进村。”林旻回忆说。这条烂泥路是茆庄村连通204国道的必经之路,一下雨就变得潮湿泥泞,根本无法通车,想上国道必须绕行7公里。在村里走访时,不少村民也向林旻反映了这条路通行不便的问题。为此,他向南京审计大学和省慈善总会申请了28万元资金用于修路和安装路灯。如今,这条路宽敞平坦,村子到204国道的距离大大缩短,极大便利了村民的生活。林旻特意将新路命名为“润泽路”,来源于南京审计大学校园中风景秀丽的润泽湖,“为这条路取这个名字,就像相距数百公里的象牙塔与农家院紧密相连。”

近日,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副书记俞安平率队来到茆庄村看望林旻,并代表学校向茆庄村捐赠特殊党费1万元,以支持村庄的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看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是茆庄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刚开始整合流转土地、推进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时候,土地怎么整理,种子怎么选择,田间怎么管理,这些我都不会。我就带个小本子,跟在村里的‘老把式’后面,一边看一边学,技术不成熟就请专家下乡指导,经验不足就外出学习取经。”林旻说,和村民下田、聊天、学习研究的次数多了,他渐渐掌握了整个操作流程。一年后,茆庄拥有了上千亩稻麦示范田,眼看稻穗金黄饱满,村民对这位城里来的驻村书记的态度也从犹疑变得信任。

提高生产能力后,粮食销路的问题也要尽快解决。明确了茆庄村农产品的独特性,林旻和同事们一起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绿色有机”为核心,打造“下车味稻”“茆庄辣椒酱”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林旻还积极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引入电商平台与农户合作,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渐渐地,茆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了近190万元,农户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来到茆庄村,林旻还下定决心发起了一场“厕所改革”。“厕所建到屋里多难闻呀!”“旱厕都用大半辈子了,我家不改!”……工作刚开始,面对部分村民的抵触情绪,林旻先从技术上寻求突破:“根据茆庄村的现实情况摸底排查,找到最适合、有效的改厕办法,可以最大限度除臭减污,还可以把粪污处理后排放至田间当作肥料。”

解决完技术问题,林旻加大宣传力度,除了放广播、贴标语外,还带头走进村民家中动员,一遍遍细说改厕的好处。在他的不懈坚持下,出现了第一批愿意改厕的村民。在此基础上,林旻建立起“改厕数据库”,将厕所改造工程落实到每一户村民。300余户标准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完成,茆庄村家家户户的厕所都贴上了瓷砖,干净明亮。

“不论哪家遇到事情,他都是第一个跑过来帮忙。”茆庄村的一位村民说。林旻热情真诚,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一样关心。他鼓励“90后”新同事摆脱畏难情绪,辅助新人工作,度过适应期;他牵头增建“农家书屋”,添置电视、电脑、投影等硬件设备;他通过争取省级党费援助资金及自筹资金,在镇上的主干道旁建设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广场、乡村大舞台,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村民们都高兴地表示:“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今年,林旻在茆庄村的两年任期即将结束。“我与港城结下的情谊、与镇村干部共同奋斗的岁月,将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林旻说,能够见证茆庄村一步步发展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他感到非常骄傲。

“南京审计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按照省委要求,继续选拔优秀干部支援乡村振兴工作,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