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陈祖新:做知识的追求者与实践者
■本报记者 杨潇
“如果不是因为自学考试,我可能这一辈子也就是个‘包工头’。自学考试让我有了与命运交手的机会。”南通市海门区龙信建设集团董事长陈祖新说。
1964年,陈祖新出生于南通市海门县(现海门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7岁高中毕业后,他像大多数没能继续求学的农村青年一样,选择了学习一门手艺谋生。
1981年,陈祖新在家乡水泥制品厂谋了份工作,从普工开始做起,每天光着膀子、全身晒得发亮,用板车拖着楼板往返数十里。但好在年纪小、肯吃苦,手里的活总是干得又快又好。在一位师傅的鼓励下,陈祖新时常购买一些建筑书籍,上班干完体力活,下了班做好所有家务后,便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
“但我仍觉得这些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尤其是不能学以致用,时常感到一知半解。”陈祖新说。适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面启动,在经过详细了解后,他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希望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初次接触自学考试,陈祖新认为其有两个方面很吸引自己:一是学历国家认可,二是学习时间上不受限制。他说:“这对于还要兼顾工作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感到这是命运给我的一次机会。”
当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考试科目共有15门,分为理论课、基础课和实践课,涵盖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建筑制图等多门学科,这对于只有高中文凭的陈祖新来说,无疑是“难于上青天”。在困难面前,陈祖新没有服输,在艰苦的工地上,在漆黑的寒夜里,他用手电筒做光源,彻夜苦读,遇到不懂的内容就一点点分析、吃透。第一次参加自考,陈祖新一举通过两门科目,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准备考试,陈祖新在父母的支持下辞去水泥厂的工作,开始为期两年的“脱产”备考。同时,他与5名同专业考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定期交流、相互促进。在这几名同学中,有一位是南通建筑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基础相对较好,于是,陈祖新常常骑车30公里前往这名老师家中专程拜访,虚心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1989年,陈祖新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江苏省自学考试第一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毕业生。3年的踏实备考,为陈祖新打下了过硬的专业基础,从普通钢筋工,到管理十几人的施工班长,再到龙信建设集团(原海门县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和董事长,他慢慢将零散的知识碎片,梳理成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并在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
生活中,陈祖新始终保持着对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关注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多年来,陈祖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国工程建设优秀高级职业经理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回望走过的自考之路,陈祖新感慨良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彻底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和人生轨迹,让他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为之不断努力、持续精进。在采访过程中,陈祖新也一直在向记者表达:学习、工作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过程对了,结果也一定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