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亮眼“成绩单” 再书育人“新答卷”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聚焦教、学、考、育、评全环节,打造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江苏自考40年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25.6万余人——

交出亮眼“成绩单” 再书育人“新答卷”

■本报记者 董胜 李大林 王艳芳 糜晏嵩 杨潇

1983年12月18日,江苏组织第一次自学考试,时任省委副书记孙颔(左一)巡视考场。

20世纪90年代,乡镇自考服务站为农村考生提供送书下乡服务。

原省自考办在南京市山西路市民广场举办自学考试现场咨询活动。

40年,125.6万——这是我省自学考试制度实施40年来,江苏教育人交出的自考“答卷”。40年来,江苏自学考试以其国家考试、名校主考、国际认可、开放灵活、质量为重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近年来每年培养毕业生6万余名,累计报考人次突破2673万,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营造了鼓励自学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按每个毕业生每年1.5万元培养成本计算,江苏自学考试40年来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投入逾377亿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立、实施与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表示,在40年发展历程中,我省自学考试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改革创新、优质高效、协调推进的发展思路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厘清思路,

找准改革发展“着力点”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社会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大众普遍学习愿望强烈,当时的高等教育状况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经过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不断研究与政策推进,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报告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批准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98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成立高等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标志着我省自学考试制度正式实施。同年12月18日,首次开考汉语言文学、英语、党政干部基础、法律、会计等5个专科专业,55853名考生报名参考。

“江苏自学考试40年取得的成绩,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推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从家庭和个人层面看,发挥了教育机会补偿作用,为超过85%的家庭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特别是‘第一代女大学生’,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表示,“自学考试造就了自考生独特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智力活动的习惯。”

在自学考试制度实施的40年间,我省围绕改革创新持续发力,通过深化推进办考形式、开考结构、生源渠道、评价方式和督导机制等5类改革举措,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推动自考工作可持续发展。如20世纪90年代,为了拓宽生源,我省积极推进生源渠道改革,建立农村实验区、建立自学考试乡镇服务站、出台农转非政策等,为农村考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方位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又相继出台鼓励在校大中专学生参加自学考试等政策举措,满足学历提升需求。例如,昆山市出台“自考毕业生可落户昆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考生报考,当地自考万人报考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形成独树一帜的“昆山自考现象”。在原有面向社会开考的基础上,我省先后推出“主考学校自办助学专业”“专接本”“自学考试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等办考形式。在此基础上,我省深化开考结构改革,积极开拓非学历证书教育,先后开考15种非学历证书考试,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同时,大力发展本科专业,全省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占比从1990年的25%提升到2023年的71%;本科报考人数占比从1990年的8%增至2021年的81%,极大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为深入及时了解全省自学考试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推动自考工作健康发展,2017年,我省出台《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2021年,我省成立“督导工作委员会”,制订5种面向不同办学类型的督导标准,聘请督导专家每年多批次抽查各办学单位,对其招生宣传、组织管理、教学过程、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督查,在全国率先开展系统全面的自考督导工作。

“40年来,我省自学考试工作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内涵质量为宗旨、以优化服务举措为主线的改革发展思路,不断推动自考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逐渐形成了‘江苏自考’特色,为全国自考改革发展提供了‘江苏样本’。”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傅祝余说。

明确导向,

打造自学考试“江苏品牌”

“为不断推进我省自考工作提升内涵质量、优化服务举措,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在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创新办考形式,扩大服务面向,有效满足考生对于高质量自学考试的要求和期盼,打造独具特色的自考江苏品牌。”省教育考试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方苑说。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自学考试功能、制度都发生了转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介绍说,“自考为不同群体提供不同功能,提升学历是其首要功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自考正从选拔或培养的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型。”

“优质服务”是我省实施自学考试制度40年来形成的江苏品牌内核之一。省教育考试院坚持面向社会,为有学习意愿者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客观准确的学习评价,以优质供给吸引更多的人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帮助考生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强化与提升,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自考最大的特点是聚焦教、学、考、育、评全环节,打造了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处处长杨从意告诉记者,考生可结合自身学习、工作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进度,自主选择暂停或继续学业,考生所有合格成绩均长期有效。“以2023年下半年的毕业生为例,年龄最小的仅15岁,年龄最大的为73岁,毕业生平均年龄为25.72岁;参加考试时间最短的2年,最长者达33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思政教研中心副主任、二级教授朱进东生于1956 年。1993年,37岁的他参加高等教育英语专业自学考试。此前,他已获得南师大法学学士学位和厦门大学西方哲学硕士学位。经过4年多的努力,朱进东获得英语专、本科双文凭。得益于自考英语专业打下的坚实基础,朱进东完成了近500万字的译著,他领衔翻译的《20世纪思想史》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列入2006年春季18本好书。

为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省教育考试院还搭建考试、助学、信息、就业、咨询等五大平台,为考生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05年,我省首次举行自考毕业生招聘会,211家单位参会,提供岗位近2300个,7000余名自考毕业生进场求职。截至目前,我省已连续举办19届自考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省市结合的模式,为自考生搭建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近3000家招聘单位为考生提供了9万个就业岗位。我省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为自考生搭建双向选择就业平台的省份。

为进一步打造自考江苏品牌,我省不断强化科技助考能力,切实提升自考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如全面推行考试管理通用平台,开发全生命周期考试管理系统,实现专业计划管理、考试日程安排、考生注册报考、考试组织实施、考籍业务办理等全流程全环节信息化管理。此外,我省还全面使用标准化考点、全面实施网上报名、全面配备智能安检门、全面开放支付方式、全面实施网评等,不断提升自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培养人才,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没有自学考试,我很可能走不出村小,也不可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姜堰中学办公室主任周建文告诉记者,4年自考,不仅让他获得本科学历,而且逐步提升了专业素养,为后续走稳教育教学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施自学考试40年来,江苏涌现出一批像周建文一样通过自考改变命运的典型。如全国劳动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邓建军,现任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通过参加自学考试,他取得计算机本科文凭,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大小技术改造项目429项,完成各种技改项目136个;谢强,2010年9月参加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自考,2012年毕业后,长期深耕陶瓷艺术研究,先后获评全国轻工“大国工匠”、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等,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事业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始终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把握专业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推进专业设置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变,是江苏自考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傅祝余说。2018 年,教育部公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自考转型发展的切入点。我省以此为契机,认真梳理现设专业,做好现有专业的衔接与过渡,并结合经济大省、制造业强省的实际,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开考一批清单外急需补充的专业,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农作物研究室主任王卫军通过自考,接连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不断地学习积累,让王卫军逐步走向育种专业领域最前沿。他培育的“泗抗3号”等品种实现增收20%,“泗杂棉8号”解决了我国高产品种不抗病、抗病品种不高产等难题。

“自学考试不仅助力高素质人才竞相涌现,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方苑表示,如果说普通高校招生更多地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任,那么自学考试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搭建平台、提供途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终身教育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2年以来,我省变“一年两考”为“一年四考”,缩短学生毕业周期,提高成才效率,满足社会需求,成为全国唯一一年四考的省份。记者采访获悉,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2024年实施新专业考试计划的统一部署,2023年以来,我省以调整专业设置为抓手,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将原本的266个专业调整为127个专业,关停并转139个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此次调整,首次将课程、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谋划、系统推进;首次设置过渡期内课程双向替换政策。我们还制订了相应的实施原则及方案,为实施新计划做好准备。”杨从意说。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全省自考战线要对标对表‘走在前、做示范’的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不断强化服务、深化改革,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教育新实践作出新贡献。”江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