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车厢内的温暖
■徐兆宏
我家与我工作的学校相距30公里,所以我每天习惯于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一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二是学校和家离公交站台很近,乘坐十分方便。
小车厢,大社会,新鲜的事儿总是层出不穷。早晨在公交车上,我时常遇见一位老者——他身体微胖,白发稀少,着装整齐,随身携带一个偌大的行李箱,整个人看上去很有精神。
每次上车见到我,他总是朝我挥挥手,如果我身边有空位,他便会主动走过来,与我紧邻而坐,几句寒暄之后,便开始“讲故事”。无论是时政要闻、国家大事,还是家长里短的温馨故事,他都娓娓道来,有情节,有悬念,更有自己对事件、对生活的思考。听起来很有意思。
上车、下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而且这么准点,顿生好奇,便问老人家每天按时乘车下乡干点啥事。
“我老陈今年81岁,下乡上班干事业!”老人的回答令我十分惊讶。
“在哪个单位上班,做些什么事情?”在我的刨根问底下,老人很自豪:“我是牛奶公司的员工,负责一些定点学校的牛奶接送事务,是公益派送,把牛奶无偿赠送给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们。每天就是个把钟头的工作时间,任务不重,来回乘车也安全方便。”
以后每次遇到老人,我都主动与其搭话,主动让座,一来二去,我和老人成了忘年交。老人特别健谈,每天都会向我们讲述自己的艰难岁月、孙辈们的求学经历以及老伴对他“约法三章”的故事。
谈话间,温馨的气氛洋溢在暖暖的车厢内,不知是故事太有意思,还是老人个人魅力太强,反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一抹朝阳溜进心窗。
当有人问起老人如何保健养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话题时,陈老风趣地说:“公园是我锻炼的地方,翻单杠,爬滑梯,样样玩,舒活筋骨,强身健体。广场是我怡情的地方,打扑克,下象棋,训练思维,放松心情。送奶‘前线’是我‘老有所为’的地方,为社会,不图钱,只求老来俏。”老人越讲越顺畅,越说越兴奋,“平日里,一壶一报一墨宝,‘三’不离手,快乐到老!”
在陈老的心里,似有一股“东隅已逝,桑榆未晚”的情结,这么快乐,这么自信,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忧愁。
每次车行至老人下车的站台时,我总要目送他远去的背影,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他是乡村故事的演绎者,也是家乡声音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