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棵棕榈树
■刘亚武
记得是1995年春天,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棵棕榈树苗,大约有一尺高,鲜枝绿叶,甚是可爱,我就把树苗栽在窗前砖砌的花池里。
棕榈树在淮北并不多见,我有点担心它不适应这里的气候,长不好。但是这棵小树苗很“争气”,仿佛是为了消除我的担心,长势非常好。第一年,我会给它浇水、松土,后来我也就省了很多心,偶尔会给它浇些茶叶水。
光阴荏苒,我发现这棵小树苗的生命力很强大,越长越高,长的速度也超出我的想象。十几年后,它已是高大挺拔、根深叶茂,树高已经超过二层楼房,我需要“仰视”这棵棕榈树了,对它的好奇心也渐渐多了起来。
棕榈之名始见于《山海经》中的“石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名棕榈,又称栟榈,因皮中毛缕如马之鬃鬣,故名。棕榈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南方广泛栽培。
棕榈树很特别,没有树枝,叶子直接长在主干上。唐代诗人徐仲雅《咏棕树》云:“叶似新蒲绿,身如乱锦缠。任君千度剥,意气自冲天。”这“乱锦”就是棕皮,可制成棕绳、蓑衣、棕垫、地毯、棕刷等制品。棕榈树的果实、叶、花、根等亦入药,可以说浑身是宝。
此外,棕榈树树形优美、四季翠绿、叶大如扇,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宋代梅尧臣赋诗《咏宋中道宅棕榈》:“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拥萚交紫髯,岁剥岂非仁。”寥寥数十字,生动形象的棕榈树跃然纸上。
这棵棕榈树也成了我家院里的一道风景,特别是在冬季的朔风中,即使树冠积满了雪,棕榈树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展现四季常绿的从容姿态。刮风时,它下端的枝叶便为我家屋顶上的青瓦打扫卫生,发出沙沙声。
我家院子本就不大,渐渐地,它高大得让我家院子愈发显得小了,花池也逐渐装不下它。我意识到,要给它找个新家了,这样它才能长得更好。
如此高大的一棵树,放到哪里是好呢?“校园很大,而且需要绿化、美化……”我想来想去,想到了我的母校——江苏省淮北中学。对!我捐赠给母校,不仅可以让它长得更好,而且也表达了我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于是我联系了母校校长,表达了我的心意,他很爽快且高兴地答应了。
2010年春天,我和学校一起,请园林工人帮忙,把这棵树“请”到了淮北中学的校园里。学校给它安排了很好的“新家”,在东大门内向南约20米的地方。第二年,我特意去看它,看到它枝繁叶茂,而且长得更加舒展,我就放心了。
不久前,我和同事们在淮北中学每人结对帮扶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学校安排我们和学生们见面交流,地点恰巧就在这棵棕榈树西边的一间教室。我又看见了那棵熟悉而亲切的棕榈树,笔直的躯干坚韧地挺立着,剑叶层层覆盖,迎风飘动。我望着窗外的棕榈树,想了很多,也和学生们聊了很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为树和人的成长规律有相通之处。一棵树需要有充足的阳光和土壤、水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人要想成为人才,成长环境固然重要,但它必须通过人内在的精神和信念起作用,所以,自身努力也很重要,毕竟爱拼才会赢。
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让我相信他们听清了我的故事,也听懂了我的期望。
我们走出教室时,下午的阳光正照在这棵棕榈树上,孩子们像一群小鸟“飞”到了棕榈树下。风中的棕榈树轻轻摇曳,似乎在向我微笑。我相信,这群孩子们都会像这棵棕榈树一样,“争气”地生长,在校园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向社会也有光明的未来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