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推进书法教育
■王富宁
“诗书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当前,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正在火热征稿中,我省师生纷纷踊跃参与,展现了文化大省的书法追求和文化担当。书法“国展热”正在催生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热潮,江苏书法教育的发展状况令人欣喜。每一名爱好书法的教育工作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加强美育、书法教育”的工作要求,提升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江苏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笔者以为,这既是“时代之问”,也是教育人倡导江苏青少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职责所在。
万丈高楼平地起。书法教育也需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中国书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书法作品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包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应该说,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设立和拓展,是加强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的青少年书法(写字)教育,基本是“三驾马车”的运行模式——学校通过书法课普及、校外培训机构推进、书协(书法院)艺术团体提升。青少年书法爱好者要想登上国展的舞台,还需学校、书法艺术团体、书法名家协同发力,才能快速提升书法技艺,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书法需要传承,也离不开艺术氛围、制度保障和心手相授。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完善书法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2023年,《中国书法大会》在央视开播,观众累计达5.43亿人次,其中年轻受众占37.51%,书法文化已走进寻常百姓家。高考、中考对学生写字能力和书法欣赏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相应的考查内容也在逐步增加,社会及家长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作为教育人,我们要率先增强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和紧迫感,充分发挥书法课程的育人功能,关注书法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对学生“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书法教育能启智润心。江苏的国字头、省字头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要用好《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等交流展示阵地,全面提升青少年书法教育水平。
首先,要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交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放大“翰墨薪传”书法骨干教师国培、省培的辐射效应,切实加强学校书法教育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书法教学绩效展示与评比,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
其次,在提高书法课堂教育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书法教育社团化、家庭化、专业化和精品化,倡导书法社团增加书法常识及欣赏内容,提高书法学习兴趣。笔者以为,语文课应留5-10分钟书写汉字;要强化“双减”后校内延时课书法指导,坚持在临摹传统经典中守正,兼顾创作整体布局之创新,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化指导;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学生的书法鉴赏和审美能力,组织参与省中小学书法等级考试,定期举办青少年书法展览,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书法等艺术的过程中得到熏陶。
再次,借助打造书法精品社团、书法协会名家义务指导、政府出资安排书法大家“滴灌”指导等形式,强化市、省、国级展览选手和书法后备人才梯队培养,弘道养正,引导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在严以修身、入古求新、淬炼精品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书中有“文”——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弘扬书法艺术独特价值;书中有“道”——遵循书法艺术和教育规律、彰显时代精神气象;书中有“人”——在“深入生活、扎根课堂”中焕发艺术和教育生命力;书中有“德”——追求艺文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教育人生……以此更有效地推动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书山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笔作舟。让我们在书法艺术及书法教育之路上一起奋力奔跑、共同追梦!
(作者系扬州市江都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