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路径 赋能学生更优质发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路径 赋能学生更优质发展

■朱建波

实施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旨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如皋初级中学通过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在贯通式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体育、机器人、编程等方面,我校与体校、职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主动对接,积极合作,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

科学培养:

善于发现能力突出人才

我校长期开展“小初”教育与教学的研讨交流活动,以此发现特长鲜明的优秀学生。这样的“小初”衔接活动每学期组织两三次,我们一旦发现具有潜质的学生,就及时纳入学校培养工程的人才库。比如在全国田径后备人才挑战赛上摘得铅球金牌的顾子怡,就是所在小学推荐给我校的优秀体育苗子。

能力突出的学生基础扎实,学有余力。因此,学校还尝试采取学科的“双线课堂”机制,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课程外,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能级,系统构建适合他们的校本课程、区域课程和特色课程。

训研合一:

不断丰富培养手段

学校建设“四师指导”导师库,制定导师入库标准,对能力突出的学生实施“四师指导制”,即整合和发挥高校专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学校随班导师的管理作用、大学学长导师的示范作用、家长导师的协助作用。每学期,我们邀请市内外知名重点高中的骨干教师或是高校的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每周,校内外导师会有计划地对优秀学生开展培训。培训方案必须切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学校组织骨干力量精心设定阶段任务目标,精心编写校本培训教材,在培训中突出“两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学校结合创新人才的兴趣和爱好,还开设特色社团,如计算机编程、航模、无人机等科技类社团,学生的特长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我校还与校外有资质的知名奥赛教练、编程教师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特色社团能高质量运转。

总之,学校通过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各展所长、各显其能,从而成长为视野宽广、人文素养深厚、创新能力突出、品质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最大化和未来发展的最优化。

动态评估:

跟进学生发展态势

贯通式培养的对象都是身处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积极向上、挑战困难的意识,但也会有消极应对挫折的一面。因此,能力突出的学生是否适合贯通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及时评估他们的发展态势。

学校在这方面的举措是多样化的。一是不定期对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学习力的多方评估;二是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此外,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学校需要营造宽松、包容、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能够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学校要及时洞察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跟进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轻装前行。

总之,我校为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路径,使其成为有扎实基础、兴趣特长、大国情怀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这既切合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又能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教育公平三者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南通市如皋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如皋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