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者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与优秀者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强枭雄

很幸运,被“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明师班项目”会遴选为学员。从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便憧憬与优秀者的遇见,期待共同追寻梦想的样子。

等待之中的憧憬

今年8月底,当我看到网上公示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我已经过了45岁的“最佳成长期”,但心里总觉得还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一直向往一种可能,向往成为一个脑海里有浩瀚宇宙、胸中有博大情怀、手中有多种办法、脚下有坚定方向的教育工作者。

我是一个“教三代”,家人和至亲中有12名教师。十几年前,我意外结识了新教育,被其深深震撼。此后,我不断追问,我到底要做什么样的教育?一个“教三代”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人?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尝试,我试图教得更明白。

快30年的教龄了,我为什么而教?能否教得明白?成了我最大的疑惑。从新教育的“编外生”成为“正式生”,是我教育生涯的一次里程碑。为明天而教,成为职业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事。我想,与明日之师相伴一定是快乐的。

最苦最陶醉的经历

入职以来,我所参加的培训林林总总不少于上百次,大到国家级,小到校级,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深入地思考与研究。但明师班的培训完全颠覆了近年来我对培训学习量的认知。本来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培训,再加上一次次讨论、作业、简报,简直让培训有几分苦在其中。我们几乎每天休息时间都不超过6个小时,但却有一种力量让我如痴如醉。

每天有四五位“大咖”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学术研究与事业收获。有全面系统又非常精准的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解读,有从哲学伦理层面对教育本质的揭示,有虽失明却迸发更大生命力的感人事迹,有从科学精神层面谈对中国未来的认识,有新教育在银河的实践,有工作坊队友同仁间思维的碰撞……每个人都做足了功课,让受训者收获满满。

正如一位学员所说,第一天觉得时间特别难熬,但到离开的时候,感觉5天时间过得太快了。从内心讲,我也是这样的感受。每天10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要静静坐在教室里,其实是一种考验。但有来自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专家学者,著名作家,新教育实验研究与行动者,教育部司局领导等为我们授课,这又让人陶醉。

与明师同行的愉悦

在班里,我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学员,好多同学都是“85后”。他们虽然年轻,却在自己领域做出了让我这个“70后”仰视的成就。

王富贵,班里最后一个接到通知、连夜火车转飞机赶来的82年小伙子。他任教于甘肃省静宁县的一个只有20名学生的乡村学校。“让乡村教育有别样风采”成为他不断追寻的梦想。就在他学习期间,这所20人的学校还组织了一次甘肃省的研讨会,他的同伴与学生用精彩的表现让与会者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与未来。富贵还是班里第一个将当日学习心得分享到群里的,他是我们组里的开心果。通过他,我多少明白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从教师自己开始的。

刘芳芳,我们的组长,有着非常优渥的家庭条件,早些年她已经是高中历史教学舞台上颇有建树的京城名师。然而,她却是我们组里最勤奋的人。晚上一起制作学习简报时,她总是第一个到场又最后一个离开,有困难时她自己带头解决,有机会时总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用行动阐释了明日之师的样子。

郑良凯、孔明亮、方志文,3名分别来自华南、西南、华东的帅小伙,处处迸发出教育的活力与激情。他们总能把我们点燃,我们第二小组的火焰因为他们显得越发温暖、明亮。

来自内蒙古敖汉旗的玉贵同学自带幽默,一口接近东北腔的“敖普”总能在小组讨论时为大家带来欢快。来自苍南的陈洲同学思维敏捷、性格活泼,总是三言两语让大家豁然开朗。

不光是小组里的同学,班里其他同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有百万粉丝的姜薇、江南才女杨惠娟、最美教师董艳、教育家型校长黄华斌……中国教育未来的样子也有他们的奋力一笔。

导师团队更是“大腕云集”,李镇西老师、李庆明老师、袁卫星老师、许新海老师……这次培训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导师团,有实践大牛也有理论强者,每一位都是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的榜样。郭小月老师、杜涛老师等领衔的保障团队也让这次学习紧张而有序。

第一季暂时告一段落,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大家将每周一小时在线上共读共写。与明师相遇是愉悦的,与明师在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集中学习的日子是苦的但也是让人陶醉的。希望不辱使命,并在工作中唤醒与激发更多同仁。

图为本文作者